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金魚是世界著名三大觀賞魚類之一,發源于中國,至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幾年,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的加強,金魚養殖業發展尤為迅猛。據有關資料顯示:至2000年底,全國除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區均有金魚生產性養殖。全國有大大小小金魚場、企業、公司上萬家,年產值近5億元。金魚主要產區已從原來的“三大產區”(北京、蘇杭、福州)發展到現在的“八大產區”(北京、上海、蘇杭、福州、東莞、衡水、營口和山東),并呈現如下發展態勢:
一是養殖規模越來越大。金魚從業者的生產水面已不是以前的幾十、一百左右平方米,如今大都是數十畝、甚至數百畝水面養殖。金魚養殖已從小規模農家式養殖,發展成為產銷一體,主從業配套的產業化、規模化養殖。如廣東省農業廳的金魚示范基地養殖面積就達13.33公頃,下設科研部、生產部和營銷部。
二是從粗放式養殖,逐步向養精品魚、養大規格魚轉變,金魚從業理念產生了一個質的飛躍。
三是越來越多的技術部門、科研單位介入金魚養殖,徹底改變了我國傳統的養殖模式。現代生物技術、水產、畜牧獸醫等學科的新技術正在向金魚業滲透。目前從事金魚養殖技術開發研究的科研單位,除福建省農科院外,還有中國水產科學院珠江水產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華中農業大學、云南省農科院以及許多縣市級的技術部門和科研單位。
我國具有極其豐富的金魚品種資源。全國金魚共有46個品系,315個品種。其中70%尚屬未開發基礎品種,發展潛力巨大。在20世紀70年代日本金魚界就是用我國基礎品種——虎頭金魚、文金金魚,培育出號稱“世界金魚王”的金魚新品種——藍壽金魚和譽為日本正宗金魚的琉金金魚,成為當今日本高級金魚的主要品種。
金魚的魚餌、魚具、魚藥市場廣闊,具有小商品、大市場、高效益的發展前景。目前國內最大的金魚魚餌、魚具、魚藥市場只有廣東的順德市和浙江的溫州市。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