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錦鯉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觀賞魚類,源于中國,興于日本,上世紀70年代后又回到中國。30多年來,它在中國一直默默無聞,普遍售價在百元以內。然而近兩年來,錦鯉的身價和人氣飆升,隨著越來越多的錦鯉鑒賞會、拍賣會推波助瀾,一些品質好的錦鯉售價升到1000元至5000元人民幣(下同,985新元)不等,還有個別錦鯉的身價甚至高達幾十萬元、上百萬元。
錦鯉因為游姿矯健,頗具陽剛之氣,因此在日本被譽為“國魚”。如果以色彩及花紋而論,現有100多個品種,13大類。但是,按錦鯉的體型、顏色鮮艷度及斑紋來評判,體形粗壯流暢、魚身呈鮮橙紅色,斑紋配搭得宜,方為名貴上品。
上海觀賞魚專業委員會主任郭志泰教授告訴本報,錦鯉的身型和美態,80%來自遺傳,還有20%要靠養殖技巧。他說,上品錦鯉都是千里挑一,種純,且經過精心養殖的,身價可高達10萬元,但如果養的不好,“按斤(500克)賣”的錦鯉也很常見。
高額利潤推動錦鯉熱
一位姓陳的業內人士說,錦鯉的養殖,要從幼苗開始,差不多是萬里挑一、精益求精。要看骨架、色澤、花紋等,顏色太雜的,就淘汰掉。他說,這就跟選美差不多,先海選一些好的幼苗,養一段時間后,撈起來進行篩選,再養一段時間,再淘汰。這樣才能養出名貴的錦鯉。
據報道,獲得全日本錦鯉品評會總冠軍的錦鯉,其身價常為1000萬日元以上(13萬新元),折合人民幣不到70萬元,購買剛孵化的或僅幾厘米長的小錦鯉,則只需幾元人民幣就能買到。
因此,錦鯉如果品種純正,再加上精心養殖,就成了一件藝術品。它在給發燒友帶來美感享受的同時,也帶來很大的商機。一位錦鯉經銷商就說,養殖錦鯉就像投資股市和房地產,必須眼光獨到。他說,選擇錦鯉時,要看準最佳的斑紋、顏色和活躍程度。一旦選準了錦鯉,就像在股市買到了藍籌股,到時候一轉手,利潤往往是數十倍,乃至數百倍的。
高額的利潤直接推動了眼下的錦鯉熱。據郭志泰介紹,上海的錦鯉市場剛剛發展,480多家觀賞魚店中只有一、二十家經營錦鯉。真正炒的火熱的在珠三角一帶。去年10月,廣東佛山舉行了一場錦鯉鑒賞拍賣會,單尾最高價達到了30萬元。現在在廣州,每年還要舉行錦鯉大賽,冠軍往往價值數十萬元。
另外,郭志泰認為,目前錦鯉熱興起的另一個原因,是中國對錦鯉的進口禁令造成錦鯉越來越名貴。最近兩年,由于日本鯉魚皰疹流行,中國嚴禁進口,導致錦鯉走私盛行,造成國內錦鯉的高利潤。
投資錦鯉有沒有風險?
那么,投資錦鯉有沒有風險?郭志泰認為,風險不是很大,因為單單養殖觀賞魚的利潤就比農業養殖的利潤高4倍。他建議說,要投資錦鯉,還是要看品種,做到“精養、種純”,就不會有很大的風險。
不過,在某些行家看來,錦鯉的名貴多數屬于炒作而已。一位錦鯉經銷商透露,那些售價數萬元的魚大多數都是在幾個熟人手中轉來轉去,價格也隨之越來越高。他說,任何的生物尤其是魚類都具有觀賞性,關鍵是你如何去發現和利用,真正好的錦鯉是精挑細選的,肯定具有一定的價值,但不至于賣到“天價”。
在學者眼里,炒錦鯉的現象和20多年前的君子蘭投資熱有著相似之處。當時,動輒幾萬元、十幾萬元一株的君子蘭曾讓不少人一夜暴富,但最后當大量投資者涌入之后,泡沫終于被擠破。有學者認為,錦鯉不是稀有物種,沒有足夠的科研價值,作為觀賞魚的一種,它的價格應該由其所具備的審美價值所決定。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