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榮成市俚島鎮海帶養殖面積3.8萬畝,產量40萬噸,約占全國海帶總產量的六分之一。
時斷時續的降雨對山東省榮成市俚島鎮峨石村的海帶養殖戶楊良來說太不是時候了,因為現在正是海帶的收割季節,陰雨天氣使撈上來的海帶沒法晾曬容易發霉腐爛。
榮成市俚島鎮峨石村養殖戶楊良:“雨季雨大,腐爛也多,所以這幾天在這半個月內每天加班加點搶收海帶。”
海帶并不能在海水里常年生長,它是一種冷水性藻類,適宜生長的海水溫度是10度左右,超過20度就開始腐爛。前年高溫和陰雨天氣使海帶爛在海里,這幾天變化不定的天氣使楊良左右為難。而隔壁高家村的袁洪國卻不顧天氣在收割海帶。
海帶加工廠負責人袁洪國:“你看這熟成的海帶,全都熟了,尾部基本都圓了,厚度也很好。這棵至少能賣5角錢。這條繩上30多棵海帶,重量達到100多斤。”
兩個小時后,袁洪國隨船回到碼頭指揮工人卸海帶。
海帶加工廠負責人袁洪國:“我們不受天氣影響收海帶。現在你看今天下小雨我們這么多船在收海帶,一天還要收割1000多噸。”
袁洪國不但養殖海帶,而且還有一個海帶加工廠。他把收上來的海帶直接拉回了生產車間。經過加工,這些產品的價格遠遠高于楊良的淡干海帶。
海帶加工廠負責人袁洪國:“每棵海帶比淡干海帶價格上漲15%到20%的利潤。”
目前像袁洪國這樣的海帶鹽漬加工企業俚島鎮有60多家,而在2000年以前他們基本都像楊良一樣以賣淡干海帶為主,每公斤僅售1.6元。
為實現增值,當地水產部門曾經引導廣大養殖戶把海帶煮熟后加工成海帶絲賣,但沒有取得好的效果。榮成市俚島鎮海帶養殖戶孫啟文:“技術水平不行,掌握不了溫度,搞一段時間就停了。”
水產公司負責人曲光偉:“加工廠區還有漂燙的地方都有泥沙,加工完后就往箱子里打捆就賣了。怎么能賣出去?積壓一兩千噸,最后扔掉了。”
2000年,在昆明水產品交易洽談會上,搞海帶加工的馮玉安結識了專門做海帶生意的臺商蕭榮祿。通過交談,馮玉安得知臺灣市場上海帶需求量很大,而且產品品種不但有普通的海帶絲,還有海帶卷、海帶結、即食海帶等十幾個深加工產品。馮玉安當即邀請蕭榮祿到俚島實地考察。看到當地海帶資源這么豐富,蕭榮祿就與馮玉安進行了合作,引進了國外先進的海帶生產流水線,進行海帶卷、海帶結等精深產品的加工。
海帶加工廠負責人馮玉安:“這是牙簽卷。它的根部往下一般40到50公分。一棵海帶正常平均能產3到5個卷。以前這邊部都扔掉了,現在利用它的邊部打成海帶結重復增值。一噸能增值兩三千元。”
以前馮玉安賣整棵鹽漬海帶,現在他根據不同的部位針對不同的消費市場而生產。海帶的中間部分做海帶卷,邊部做海帶結出口,根部賣到重慶、哈爾濱等城市做火鍋配料。
臺灣客商蕭榮祿:“每年我們在這個地區拿到的產量在這個工廠大概十幾個貨柜一個貨柜大概二十幾噸。”
蕭榮祿把這些海帶產品運回臺灣后,經過泡水恢復原貌,當作生鮮的原料進行銷售。
臺灣客商蕭榮祿:“海帶絲來講它可能涼拌的方式比較多,海帶結它可能比較傾向于炒,海帶卷經過鹵制加上蔥當作一種小菜食用。”
看到臺商在俚島的海帶生意紅紅火火,袁洪國深受啟發,他也改進了設備進行海帶深加工。以前海帶煮熟后容易變黃變黑,現在經過先進流水線燙完的海帶顏色像新鮮海帶一樣綠并能保持很長時間。考慮到美觀和食用方便的因素,袁洪國改變了海帶結以前打死結的做法,率先推出了美麗的蝴蝶結。
2003年,袁洪國帶著自己的海帶結產品到日本參加國際水產品博覽會,引起日本企業的關注。
海帶加工廠負責人袁洪國:“搞這種鹽漬,系成這種蝴蝶結的海帶他們基本搞不到這么多,搞不了這么好的手工。因為他們比較粗糙比較長要大,他們也覺得這種產品也確確實實在他們國家算是最好的一種產品。”
在這次博覽會上,袁洪國同日本一些企業簽訂了一些供貨合同,但心里卻有些不安。
海帶加工廠負責人袁洪國:“規格要求比較嚴格,特別要求2克、3克、5克、8克,每一個的重量都不能掉下克數的限度。”
當時他的產品規格主要是大中小三種,為了打入日本市場,袁洪國回國后花了兩個月的時間,研究出把海帶切成細條,不同厚薄、不同長度的海帶條打不同規格結的辦法。
海帶加工廠員工秦紅英:“一摸這個海帶條,掌握這個顏色,現在一看這個顏色就能看出來。這個是A結這是B結這是C結,這個是小綠扣。”
這批訂單每噸1600美金,比銷往臺灣的每噸高200美金,袁洪國海帶結的規格也從2克發展到16克,共有十幾個規格,產品還銷往西歐、韓國等國家。
在全鎮大搞鹽漬海帶加工的時候,曾經搞海帶深加工失敗的曲光偉已經開始埋頭開發海帶面條了。原來一次逛超市時,他看見貨柜上面擺滿了蕎麥面條、綠豆面條、玉米面條等,突然想到海帶能不能也做成面條呢?
水產公司負責人曲光偉:“為什么我們這么多的原材料就不能開發出來一個真正的拳頭產品呢?當時我下決心堅決把這個產品搞上去。”
國內沒有參考依據,自己研究不成功,曲光偉就請來了山東大學、青島海洋大學等院校的專家教授,共同開發海帶面條。然而事情并非像想象的那樣順利。
水產公司負責人曲光偉:“怎么樣能使這個海帶去海帶這個腥味,這是很重要的,使這個海帶面條吃得口感好又滑還抗煮。”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曲光偉投入200多萬元,終于開發出了海帶面條。目前,2000多噸海帶面條已銷往了韓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他開發出的有地區特色的海帶魚卷、海帶水餃、海帶煎餅等四十多個產品銷往北京、上海等城市。
目前俚島鎮全鎮擁有海帶加工生產線100多條,年加工海帶鮮菜20萬噸,銷往俄羅斯、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等20個國家。海帶的精深加工還拉動了海帶育苗、繩網塑料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以海帶為基礎的產業鏈條去年為該鎮創產值8億多元。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