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南方漁網訊 5月24日,福建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東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東山縣縣政府共同簽訂了《促進水產品出口工作協議》,提出了進一步加強協作,放水養好“一條魚”,讓魚蝦暢游國際市場的6條具體幫扶新舉措。據了解,這樣3方簽訂協議在福建省還是首次。
東山島是福建省水產大縣,年產水產品30萬噸,出口量達6萬多噸,出口值達5000萬美元,占全省的三分之一,飲譽國際市場。為了把東山水產品加工業進一步加強做大,增強其國際市場競爭力,三方確定成立專項工作機構,建立更加緊密協作的工作機制,確保出口水產品安全衛生,確保水產品出口渠道暢通,提高出口水產品的產業化水平,力爭水產品出口量、出口值年均遞增50%以上。
為了實現以上目標,三方共同加強源頭管理,確保水產原料安全衛生;建立健全出口水產品衛生安全官方監控體系;加強飼料、藥物等漁用農資生產、銷售和使用的監督管理;指導養殖戶科學使用藥物。今年初以來,他們在全縣20多家重點養鰻場、養魚場推行“公司+基地”模式,實行備案管理,爭取用2年多時間,使東山所有養殖類原料均來自備案基地,同時加大幫扶力度,提高水產品生產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在去年底前全縣已獲得HACCP質量體系認證的產品品種94個,該縣在幫助“新福”“東旺”等14家企業獲得國際HACCP認證、ISO9000質量認證的基礎上,重點幫扶“東亞”“順達”“新協成”等7家企業盡快獲得HACCP和ISO9000體系認證。積極引導和推薦“順發”“海魁”等企業向歐盟、美國、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申請注冊。并為涉及衛生注冊、HACCP驗證的12家新辦企業提供法規、政策咨詢,為新增出口項目提供前瞻性服務。同時創建對臺小額貿易“綠色通道”,促進大宗養殖水產品的出口。該縣還將繼續辦好《國檢之窗》欄目,在東山有線電視臺每周定期發布水產品安全監控體系的有關信息、檢驗檢疫警示通報、國外新的技術貿易壁壘和技術標準、有關水產品的法規、農獸藥殘及有毒有害物質限量標準等有關技術信息,以增強企業抗擊國際市場風浪的能力。該縣還加強了人才的培養,2年內為水產品出口生產企業培養經營、生產、實驗室檢測、歐盟注冊法規、HACCP、ISO9000質量體系等方面的專業人才250人。該縣還大力推廣檢驗檢疫監管新模式,對東山所有水產品出口企業全面推行分類管理。
三方確定:優化整合檢測資源,縮短檢測周期,由技術中心幫助東山檢驗檢疫局實驗室提高檢測能力,達到能夠承擔水產品安全、衛生、質量等絕大部分項目檢測的水平,并探索與地方政府共建區域性實驗室的模式,規劃建設東山縣水產品檢測中心,在系統實驗室規劃中,將東山檢驗檢疫局農食水產品實驗室和東山縣水產品檢測中心一并規劃,爭取建成福建省的區域性水產品中心實驗室,檢驗、檢疫、檢測業務覆蓋漳州全市及閩南金三角地區,進而申請建成國家質檢總局東山水產品檢測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