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南方漁網訊 雖然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對進口食品實行了新的更加嚴格的檢驗標準,但江蘇出口水產品仍然逆勢而上,實現較大增長。據江蘇檢驗檢疫局統計,今年一季度江蘇省出口水產品1844批,16661.51噸,貨值2336.2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27.4%、5.9%和30.1%。其中出口牡蠣5775噸,704.8萬美元;出口鰻魚513.5噸,223.7萬美元;出口螃蟹213.1噸,貨值40.7萬美元,全省出口水產品呈良好上升趨勢。
為確保全省水產品順利出口,江蘇檢驗檢疫局采取強力措施,努力提高出口水產品的質量,增強江蘇水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增強企業品牌意識。及時全面地將國家主管部門的規定和國外衛生要求宣貫到每一家企業,通報當前出口水產品的嚴峻形勢,督促企業實施名牌戰略,創建名牌商標,站穩和拓展國際市場,不斷適應進口國的要求。二是從源頭抓起,加大原料的安全衛生質量監控力度。按照每年動物及動物源食品殘留物質監控計劃的要求和部署,組織人員對本地區的農獸殘、微生物等安全項目進行徹底調查,切實了解其分布和趨勢;對各水產企業實行源頭控制,促使企業建立原料收購臺帳,確保收購的原料來自安全的水域和原料產區;定期對各廠家的安全衛生自控情況進行抽查,時刻掌握原料安全衛生狀況;加強與農林漁業主管部門的溝通,組織相關人員深入部分養殖水環境進行現場調查,向村民、漁藥門市了解飼料、藥物管理和使用情況。三是規范企業質量管理,防范產品質量隱患。要求企業結合其自身實際情況,改進加工設備設施,健全和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切實推行和實施HACCP計劃,嚴格按HACCP體系文件的要求進行生產并開展質量管理工作,增強企業員工的安全衛生意識,強化工作責任心,提高操作及管理技術水平。四是建立水產品跟蹤機制,嚴格“準入”和“準出”制度。針對近幾年來我國水產品在國外市場上遇到的限制措施越來越嚴的情況,建立嚴格“準入”和“準出”制度,對企業的注冊高起點、高標準、高要求,對企業的出口產品實行跟蹤機制,一旦檢出問題,立即實施跟蹤檢查和加嚴檢驗檢疫措施,切實提高產品的質量。五是建立健全殘留監控體系,加強對水產品原料的養殖、捕撈、收購等生產衛生管理環節的用藥管理。通過加強地方政府有關部門之間的合作,建立和完善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聯席會議機制和安全衛生質量管理體系,多部門齊抓共管,確保出口水產品的安全衛生質量。六是強化日常監督,加強檢驗檢疫力度。抓好年度HACCP驗證工作,針對企業容易發生安全衛生問題的生產管理環節加強監管,重點對企業的原料產區備案、藥殘監控、溯源體系、用藥管理、原料驗收以及HACCP體系運行情況進行檢查和審核,督促企業在原料產區的藥殘監控、原料進廠驗收把關、溯源體系等方面不斷完善和提高自我監控能力。七是提高執法力度,改進檢驗檢疫監管模式。積極利用SPS協議開展出口水產品的風險分析工作及貿易技術措施的研究,注意搜集國內外有關技術法規和管理模式,有步驟地開展危害分析和分類管理,不斷完善出境水產品風險預警與快速反應機制,提高應對檢驗檢疫突發事件的能力。八是加強部門協作,齊抓共管,為水產品順利出口保駕護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