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南方漁網訊 春節后,我國沿海地區鮮活水產品市場上溫室鱉的價格持續下跌,至3月中旬出塘價已跌至歷年來最低的每公斤30元以下。溫室鱉價格的暴跌,使一些養鱉企業再度陷入困境,養鱉業再次敲響警鐘。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低水平重復建設產量劇增
我國的養鱉業經過幾十年的風雨起落,至2002年底開始走出低谷略趨平穩,鱉的市場價格也逐步回升到養者有利潤吃者買得起的良性發展局面。然而好景不長,一些地區在沒有對市場發展進行深層次研討的情況下,選中了市場上價位最低,養殖周期最短的工廠化快速養鱉的“致富”項目,使溫室鱉的產量急劇增加,如華東沿海的江浙兩省溫室鱉的產量2003年比2002年增加了一倍多。而2004年出塘的溫室鱉還將超過2003年。唯一令人高興的是目前大量推廣的室外池塘生態混養的鱉不但價格沒跌,商品還呈供不應求的勢態。如農業部首批認證的國家級無公害中華鱉浙江余姚明鳳牌生態中華鱉從春節至今每公斤160元,還供不應求。所以低水平重復項目的大量上馬,將給養鱉業的健康發展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
二、沒能適時上市
溫室鱉為什么價格低?是因為溫室里養殖的品種大多是來自我國臺灣省和東盟國家生長較快的溫熱帶,它在完全人工控制的工廠化環境中具有生長快、成活率高、養殖周期短、養殖成本相對也較低的優勢。所以它在市場上的消費群體主要是一次性用量較大的宴席家庭和賓館飯店。而設宴請客又大多是在我國傳統的節假日,如五一、十一、中秋、元旦和春節。所以消費旺季主要在每年的下半年,特別是春節前后。由于跟隨這股投資風的養殖戶不太了解這個一般的市場規律,大多于2003年7-9月放苗,等其養成商品上市的時間正好是第二年3-6月份,是溫室鱉的消費淡季。而已養大的鱉如不及時銷售在養殖池中因規格越來越大不但會影響生長還會影響成活,也有此因形成了一股拋售風而導致價格暴跌。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養殖戶因不懂經營,在2004年春節期間溫室鱉價在每公斤35元時已有部分長成商品規格的鱉因惜賣而錯過了銷售機會,也導致了目前的被動局面。
三、產業化水平低缺乏競爭力
這次受價格暴跌沖擊的大多是產業化水平較低的養殖企業或無形成產業化的個體養殖戶。而對那些已形成苗種繁育、商品養殖,飼料加工和產品銷售一條龍產業鏈的養殖企業能抗過這次價格暴跌的沖擊。因此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企業形成產業化并進行強強聯合是今后的必由之路。
產業的健康發展,要有政府和行業協會的指導,但養殖企業本身更應在加強內部管理的同時不斷對市場的發展規律和動態進行研討,以免造成決策失誤和不應有的經濟損失。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