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據悉,目前,在省科技廳的支持下,集美大學水產學院建立了“福建省壇紫菜種質資源庫”。資源庫保存了我國不同海區、不同環境的野生壇紫菜以及人工培育的不同品系、不同經濟性狀的壇紫菜,使我國壇紫菜在今后10年、20年以及以后更長的時間,年年有良種。
廈門紫菜養殖面積達1.2萬多畝。但過去養殖壇紫菜種質改良等研究工作相對滯后。許多養殖戶自養、自留、自用。由于多年重復使用自留的人工種菜,造成近親繁殖,品種嚴重退化。昨天集美大學水產學院科研人員告訴記者,他們近幾年與廈門新陽洲水產品工貿公司以及大嶝、福清、莆田、平潭等地紫菜育苗廠合作培育養殖的新品種紫菜被證實是生長快、成熟晚、優質,高產、抗高溫的壇紫菜新品種。
集美大學水產學院陳昌生教授是省科技廳扶持的重大專題“海水養殖特色品種規;B殖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的負責人,重點主持“壇紫菜的品種改良及產業化”的研發工作。他說,集美大學課題組研究人員通過連續幾年的生產應用實驗,篩選和培育出了生長快、成熟晚、優質,高產、抗高溫的壇紫菜新品種。近幾年,新品種在廈門、莆田、福清、平潭、晉江等地廣泛推廣,其抗病能力增強30%,產量增加30%以上,產值提高20%。陳昌生說,集大課題組通過對壇紫菜進行特殊培養使之形成雌雄同體,獲得了雙倍體的純系絲狀體,突破了種質保存的關鍵技術問題,達到了純系長期保存的目的,促進我國南方壇紫菜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同行專家認為,該項成果居國際先進水平。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