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本網2004/01/08訊 受美國反傾銷影響,大量海產品出口受阻批發價格節前大跌
生活提示
對我國水產品出口受阻一事,記者昨天采訪了國家水產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徐竹青。她認為,出口受阻主要是技術壁壘,這是一種非關稅壁壘,是目前國際上很常見的主要的貿易手段。
近年來,中國出口水產品被檢測出藥物殘留超標遭遇退貨、銷毀等事件時有發生,如近兩年來的氯霉素風波、2003年日本突擊檢查我國進口的鰻鱺、其他市場小龍蝦出口受阻等,都給我國水產品出口帶來很大損失,也影響了水產品的國際形象。國內對水產品消費安全問題過度渲染和炒作得沸沸揚揚,使廣大消費者非常關注水產品的安全狀況。
徐秘書長解釋說,在我國整個農產品行業中,連續幾年水產品出口創匯都是第一位,因為產量大,價格低,對一些國家水產品行業沖擊比較大,一些國家就會采用提高檢測標準的方式限制我國水產品的進口。她說,“不要聽信國外說的我國水產品中某些含量高的說法,一些國家專門研究我國水產品的檢驗標準,然后有針對性地提高指標,比如氯霉素,原來的指標是0.5,現在是0.3,據說,以后要改到0.1。當然,這也使得我們不斷按照進口國的要求來改進我們的水產品質量。”針對目前我國水產品用藥的問題,徐秘書長分析說,我國因為是養殖大國,產量大,在病害防治上要求高,用藥上相對會多一些。
徐女士告訴記者,關于水產品檢驗,農業部制定了一系列行業標準,其中《無公害食品對蝦》中對海蝦有嚴格規定,如在感官要求中色澤、形態、氣味,還有肌肉組織,有無雜質;在理化指標中對揮發性鹽基氮有要求,主要是檢驗鮮度;在微生物指標中,規定沙門氏菌、致瀉大腸埃希氏菌、副溶血性狐菌這三個菌類不許有;在安全指標中,對砷、汞、鉛、銅、多氯聯苯等含量有規定;在藥物上也有規定,可用的藥有:磺胺類藥、土霉素、敵百蟲,而呋喃唑酮是禁止用的藥。此外,農業部還有一些水產品的檢驗行業標準,這些標準中,對水產品中一些物質的含量,有一些硬性規定。徐秘書長說,這些指標每5年復審一回,和國際上的指標不會差很遠,目前主要是檢測的技術手段在不斷提高。
編輯:汪智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