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臺灣水族協會、廈門觀賞魚協會負責人齊聚廈門海洋與漁業局,為兩岸觀賞魚的往來貿易、交流事宜建言,他們呼吁“讓兩岸的魚自由地游來游去”。
臺灣水族協會理事長鄭光宏先生介紹,臺灣水族協會會員有400多家,觀賞魚的養殖與繁殖水平領先世界水平,行銷歐美日等地,一年產值大約新臺幣30億。臺灣的水族行業在15年前達到高峰,曾經有過1000多家銷售與養殖業者,近幾年來水族產業處在低潮,因此臺灣業者非常看好大陸市場,但受限于一些制度、稅收政策,目前兩岸的觀賞魚貿易九成五以上走“地下管道”。鄭光宏說,未來大陸5年里市場將成長1倍以上,如果正規物流渠道暢通,就可成長50倍,大陸至少可為臺灣觀賞魚養殖業者每年帶來8億美元的產值,這對臺灣農民來講是件大好事。
廈門觀賞魚協會創始會長高志光對記者說,廈門全島水族消費每月達到180萬—200萬元人民幣,平均人均月消費1.8元—2元,“這在全國是最高的,超過了北京、上海和廣州。”這是一個正在興起的市場。如果廈門在快速通關及稅收方面提供優惠政策,就可以將從廣東一帶“地下管道”進來的觀賞魚也“收攏”到廈門來,讓廈門成為大陸的觀賞魚集散地。
廈門海洋與漁業局漁業處副處長池信才則表示,觀賞魚市場還可帶動水族相關行業的發展,例如器械及飼料,如果能引進臺灣技術,與臺灣水族行業實現對接,廈門觀賞魚產業將會成為廈門創匯的新的增長點。
南方漁網編輯:裴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