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本網2003/12/19訊 在本月上旬成立的江蘇蟹業協會上,當選為協會副會長的何德新格外引人注目,因為他是120多家會員單位中唯一的境外蟹商。這位陽澄湖大閘蟹的臺灣銷售總代理,2002年第一次通過空運報關的方式,將江蘇的大閘蟹由香港轉運至臺灣,而在此之前,臺灣的螃蟹都是通過漁船走私等非正式途徑進入。今年以來,何德新又多次考察江蘇各大湖泊的螃蟹產銷情況,對大陸蟹市行情了如指掌,聽他點擊大陸蟹市“軟肋”。
一是包裝原始落后。內地的螃蟹包裝大多仍采用蒲包、簍子等傳統方式,到了臺灣,經銷商都要重新包裝,如將螃蟹扎好放入禮品盒,里面鋪一層海綿和化學冰,再放入一張產品說明書,內容包括怎么保鮮,怎么食用等等。光是捆綁這道工序,就可看出差距。國內蟹商一般用三根草,將螃蟹綁成“十字”型,蟹爪都緊縮在里面,而臺灣蟹商用20、30根草,繞著螃蟹的身體四周綁,讓蟹爪伸出來,這樣不僅看上去個頭大,而且草也能賺錢。經過精心包裝,100元的螃蟹可以賣到200元,產品的附加值就上來了。
二是造假猖獗。全世界的水產品中,只有陽澄湖大閘蟹打上鐳射激光防偽標志,然而,即使用上了高科技手段,假陽澄湖大閘蟹仍然大行其道。蘇州、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到處可見給螃蟹打鐳射標志的廣告,剛開始標價是一只螃蟹3-5元,由于經營者一哄而上,現已降至4毛錢一只,一套打標的機器設備也由當初的20多萬元降到4萬元。
三是購銷體制不規范。何德新說,他作為一個貿易商,一次要發2噸貨,不可能親自到塘口,這家30斤、那家50斤地一家家收購,需要中介商代收。然而,大陸缺乏規范的購銷中介組織機構,千家萬戶各自為戰,以次充好、摻假等營私舞弊的行為屢屢發生。
何德新還告訴筆者,臺灣民眾的螃蟹消費熱情直逼香港,年消費量達到800-1000噸。由于運輸、報關等中間環節多,臺灣蟹價是大陸的2.5-3倍。今年螃蟹還成為臺灣的一個時尚禮品,由3只公蟹和3只母蟹組成的禮品盒,售價高達4000臺幣。受香港人的影響,臺灣人愛吃公蟹,為打開母蟹市場,臺灣蟹商別出心裁地推出吃“對蟹”活動,一公一母同時上桌。何德新提醒蟹商,市場營銷不可忽視。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