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南方漁網訊 普通的一條魷魚只能賣幾元錢一斤,可一旦加工包裝、打出石獅品牌后,其“身價”倍增。近年來,福建省泉州市大力實施“四市三海”戰略,做足“海洋文章”,發展海洋“藍色產業”,取得了顯著效益,水產品深加工年創產值上億元。
泉州市水產加工業前景廣闊,其一、“貨源”充足。全市水產品年產量達27萬多噸;海水養殖面積823公頃,海水養殖產量2萬多噸;淡水養殖面積144公頃,產量877噸。其二、深加工優勢明顯,有完整的產業鏈,有雄厚的物質基礎,全市有水產品深加工企業61家,水產冷凍企業32家,出口創匯3500萬美元,年增長幅度超15%。
水產品深加工是提高漁業經濟效益的最佳途徑。今年來,泉州市水產品加工業一方面抓精、深水產品加工,爭取出口創匯。不僅抓好大眾化小包裝、方便食品,豐富本地及周邊市場供應,而且40多家水產加工企業引進了先進設備,改善倉儲設施,提高水產品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海產品保鮮技術也有新突破。多家企業同省水研究合作所研制的溫控活魚運輸船已投入營運,去年一年營運20多航次,運載活魚700噸,營業額3000多萬元,利潤200多萬元,解決了冬季活魚南魚北運的技術難題,在水產品保鮮技術上闖出了一條新路。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