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南方漁網訊 泰國對蝦養殖是80年代初逐漸發展起來,1992年以來,連續不斷發生多種蝦病,其中黃頭病毒比其他的病毒病危害更大。但是,對蝦養殖產量不但沒有降低,而且在不斷提高。如1991年泰國對蝦養殖產量是16.2萬噸:1992年產量是18.2 萬噸;1993年達21萬噸(當年世界養蝦總產是 64萬噸)。聽說 1994年達25萬噸,1996年是16萬噸(世界養蝦產量70 萬噸)。其原因是重視蝦病預防,他們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現介紹如下:
一、保持優良的養蝦環境生態
泰國人對環境保護認識較早。政府在指導思想上明確發展養蝦生產與加強環境保護兩者并重的關系,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規,在蝦場規劃與建設上。強調蝦池的合理布局,強調維持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凡在國有土地上建養蝦場需要取得政府批準方可施工。在建蝦池首先要對環境進行論證評估、充分考慮環境負荷、體現防病要求。主要考慮水源、水質、底質等因素。設計施工建設高標準,各類配套設施要齊全。
二、每造養蝦前要對蝦池徹底清淤消毒
養蝦者把清池消毒作為防病的基礎緊抓、每年養兩茬蝦,清兩次池,一茬不漏、一池不漏,而且每次清池、堅持做到池底干凈。他們的方法d、是干法清淤、用推土機推出堤外。二、是濕法清淤,用水力清塘機組抽走淤泥。清淤得非常徹底。有人稱、穿皮鞋到蝦池底去走,也沾不上污泥。然后對池底進行翻耕暴曬、灑石灰、經徹底消毒后,再灌新水。
三、嚴格控制水質
其措施是:1、養蝦場普遍實行排灌系統完全分開,從深海或離岸遠的地方取水,避免引進被污染的水源。2、是普遍實行貯水池與養蝦池成比例配套,從海區引進的海水到貯水池,經沉淀消毒處理、監測后再進蝦池。貯水池與養蝦池比例配套一般是1:4,也有的達1:2。3、是重視蝦池水色培養,使蝦池保持一定藻相,保持池水透明度30-40厘米。水中浮游植物可以消耗氨氮、硫化氫等有害物質、且可增加水中氧氣,使蝦池保持良好的水質。 4、是蝦池排水要經過沉淀后,使懸浮物沉淀后才能排人海中。5、是嚴格控制蝦池換水,是否換水、主要依據監測數據,來確定養殖措施與換水。
四、重視蝦池增氧設施的配套
泰國養蝦普遍都配了增氧機。一般是安放在蝦池四個角落,順時針方向運轉,既增氧,又使水環流。這樣,池的四周底質很干凈、污物向池中央集中、設有倒虹吸式的吸污孔,使流到中部聚集的污物,經常性的通過排污孔排出。增氧機匹配標準為15?20馬力/公頃。他們不少使用我國進口的增氧機。
五、使用優質飼料
為了防止蝦池污染,保證對蝦營養,泰國養蝦基本上全部用配合飼料。他們根據對蝦各階段生長要求,配制營養齊全。質量好的飼料。從他們對蝦飼料基本配方來看,以動物蛋白為主。鈣質原料也是以魚、蝦頭粉為主。維生素比例高,尤其是維生素C比例達到2.0?2.5‰。維生素C
有免疫作用,是預防蝦病的重要物質。同時泰國政府有關部門對飼料質量檢查很重視、經常定期不定期檢查化驗,如果發現對蝦飼料廠飼料質量不符合要求,采取制裁手段。良好的飼料,保證對蝦健康生長,是預防疾病的有效措施。
我國養蝦者在選用飼料方面,也深有體會、質量較差的飼料,雖然價格較低,但不合算。近年來大家用質量上乘的粵海牌對蝦飼料、養蝦效果好、產量高、病害少,原因是優質飼料起了重要作用。
六、預防蝦病貫穿養蝦生產全過程
對好病毒性蝦病,目前控制辦法最佳選擇是預防,他們成功的奧秘在于預防。迄今為止末發現和使用過什么靈丹妙藥,他們的預防辦法,如上述的,從改善生態環境人手,運用工程的、技術的來強化管理措施,維護海域大環境的穩定、蝦池小環境的優良,最終實現預防蝦病發生、穩產高效的目標。
若遇到發病的蝦池,要經過嚴格的消毒處理后才能繼續養蝦,處理過程是:1、封閉全部進出水口上、用20ppm以上的氯劑消毒。3、一周后排水暴硒。4、清除底泥后繼續暴曬。5、灌水1.4?1.6米、用20ppm氯劑消毒池水。6、施于雞糞和化肥培養水質,透明度達3Dewto厘米。7、測水中無殘氯后,才放苗養殖。
七、實行輪養
蝦病較嚴重的蝦池,或者自然環境差,原蝦池標準低,不宜養蝦的,放棄或改養其他種類,有的經改造后再養蝦。泰國大規模發生蝦病后,在泰國灣的頂部和東部,由于環境不理想,病害和死蝦現象經常發生。他們養殖主產區向南部和西部海岸轉移。有的蝦病常發生的蝦池,改養魚類、或者休閑一段時間再用。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