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本網2004-1-26訊 2003年海運市場綜述:
國際集裝箱運輸:船東贏利
1.市場運力供需狀況良好 運力增長7%,其中全集裝箱船運力超過650萬TEU,交付集裝箱船58萬TEU,較2002年有所下降;世界集裝箱貿易量的增幅為8.2%,達7900萬TEU,市場整體供需關系是近3年中最好的一年。
2.運價恢復程度超過預期 2003年市場運價上漲呈現出全面性、大幅度、連續性、效果佳的主要特點。大多數航線的提價計劃基本達到了目的,班輪公司的收益水平也因此上升。
3.干線表現出色 2003年主干航線表現出色,亞美和亞歐兩大航線貨運需求持續旺盛,貨運量的增長幅度超過往年,各船公司的艙位利用率幾乎都處于飽和狀態,大多數集裝箱港口吞吐量的增幅都超過10%。
4.中國驅動全球班輪市場興旺 2003年,我國外貿進出口運輸總量繼續高速增長,集裝箱運輸市場供需形勢基本平衡,運量增長略高于運力的增長,運價上漲幅度達到15%。由于中國的貿易量已占亞洲對外貿易量的45%,中國集裝箱運輸市場的變化已成為國際班輪公司業務拓展的依據。
沿海散貨運輸:貨源增長
1.煤炭運價上漲明顯 煤炭運輸是沿海散貨運輸中最主要的部分,它對整個沿海運輸的運價指數起著決定性的作用。2003年,典型的7條煤運航線中,除了秦皇島至福州、廈門兩航線保持相對平穩外,其他航線的運價指數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秦皇島至廣州方向升幅明顯,上半年最大升幅達21.2%,下半年在高位小幅波動。
2.礦石運輸勢頭平穩 礦石運輸的3條典型航線中,八所、北侖至上海方向保持平穩。北侖至南京方向在去年2月底走高后,穩居高位,去年9月中旬后,該航線出現噴井式的驟升,并一直保持上漲態勢至今。
3.糧食運輸后勁十足 糧食運輸受非典影響,第一季度市場低迷,之后在電煤需求不斷旺盛的拉動下,市場逐步回暖,大連至廣州航線在2003年4月初驟升后基本穩于高位。
由于煤炭資源緊張、港口嚴重堵塞,運力被大量浪費,幾乎所有的貨種、所有的航線都在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出現噴井式的行情,甚至高價仍然找不到運力。
油輪運輸市場:漲跌分化
1.原油運輸態勢良好 原油需求的增長帶動國內原油運輸的繁忙,使國內原油運輸呈現出一片良好態勢。其主要表現為:進口中轉原油運輸繁忙;北方管道油下海運量減少;海洋油運輸量上升;運價水平保持穩定;船公司效益有所增加。國際方面,2003年的全球主要國家原油進口量增長4.9%。
2.成品油貨源緊張 受非典影響,2003年5月至6月上旬國內各地降低成品油罐存。非典過后,國內經濟迅速反彈,成品油出現資源緊缺的現象。至11月份,成品油資源緊張現象有所緩解,北方港口成品油下海量明顯增多,沿海成品油運量上升較快。據統計,2003年我國沿海成品油運量約為2100萬噸,同比增長15%。
3.國際運量增長帶動運價上浮 在運量增長速度明顯快于運力增長速度的情況下,2003年國際油輪運價大幅提高。截至12月24日,國際原油綜合運價指數平均為1333點,同比增長61%;國際成品油綜合運價指數平均為1042點,同比增長41%。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