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本網2004/1/14訊 以太湖、洪澤湖、里下河為軸心的“蝦蟹經濟圈”,正在江蘇蓬勃興起,細聽省海洋與漁業局專家介紹,首先,“蝦兵蟹將”支撐起江蘇漁業的三分天下。2003年,江蘇蝦蟹的總產量為30多萬噸,占整個漁業總產量的不到1/10,但卻創下了1/3的產值。2003年全省漁業總產值為370億元,其中僅河蟹一項就達到80億元,青蝦24億元,羅氏沼蝦6億元,南美白對蝦8億元,小龍蝦5億元。全省農民漁業收入年遞增率連續5年超過6%,“蝦兵蟹將”立下了“汗馬功勞”。
其次,江蘇蝦蟹在全國的地位舉足輕重,產量分別占據了國內的“半壁江山”。2003年,江蘇內陸水產品產量位居全國第三,但產值從1995年至今一直雄居國內榜首,這其中“蝦兵蟹將”功不可沒。同時,江蘇“蝦蟹經濟圈”的巨大磁力,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蝦蟹蜂擁而入,蝦蟹買全國、賣全球的大流通格局初步形成。目前,江蘇河蟹市場的交易量占了全國的70%,安徽、江西、湖北等外省螃蟹不惜“長途跋涉”流入江蘇,一年約有5萬噸左右。江蘇的青蝦在江浙滬獨占鰲頭,過去從不登大雅之堂的小龍蝦,因為“十三香”龍蝦的火爆,從江蘇迅速紅遍大江南北。
水產專家樂觀地預言,“蝦蟹經濟圈”蘊含著廣闊的潛力。目前江蘇的淡水養殖面積為900多萬畝,其中蝦蟹占了2/3,尚有1/3的拓展空間。今后江蘇應主攻蝦蟹,將一些常規的淡水水產品逐步轉移到安徽、湖北、江西等地。再從市場來看,蝦蟹的境內外需求均呈增長趨勢。江蘇連續兩年在上海、香港舉辦優質大閘蟹推介會,2003年在上海的推介會一舉簽約2000多噸,香港評比出來的蟹王、蟹后拍價超過黃金。中國臺灣、澳門及日本、東南亞等新興的螃蟹消費市場正在啟動,小龍蝦出口歐美勢頭看好,正因為這些“利好”消息,2003年養大蟹的笑嘻嘻,養小蟹的也沒有哭兮兮,都有得賺,青蝦價格更是多年保持堅挺。與此同時,蝦蟹的加工增值也開始起步。廠家將蝦蟹黃、肉剔出來,配以精美的包裝單獨出售,像羅氏沼蝦蝦黃每500克售價高達300元。這些一家一戶無法加工的產品,與超市配送結合起來,大大方便了消費者,過去只能在飯店品嘗的“蟹黃豆腐”、“蟹粉圓子”等菜肴,如今可以買回現成的原料自己動手做。所有這一切,都推動了消費的不斷延伸。另外,“蝦蟹經濟圈”的產業內部分工越來越細,江蘇沿海已形成了蝦蟹苗備戰產業帶,涌現出200多家育苗工廠。國內水產大省爭相到江蘇購苗,僅河蟹苗種一項,2003年產量達到20萬公斤,占據了國內的2/3,創造了兩億元的產值。
編輯:劉偉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