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南方漁網訊 2004年一季度,我國水產品價格指數呈現U字波浪形圖形。1月在接近6%的位置上,2月4.3%,降幅27.2%,3月份又竄升到10.1%,同比增幅高達1.3倍。水產品價格變動的背景是3月份糧價同比增幅30%,油脂增幅26%,蛋價增幅19%,肉禽增幅14.6%。主要大類食品的價格均比魚價增幅高100%-200%。一季度經濟不穩定因素明顯地顯露出來,食品類市場走勢也越發飄忽不定,變幻無常。
從今年一季度總體情況看,我國水產品生產總量依然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增長2%。水產品價格正處于恢復性增長時期,處于相關商品比價調整意義的增長階段。在前幾年,越是被市場放棄價格明顯偏低的魚,現時價格漲幅越高。2月份,廣西大中城市鯉魚價格7.2元/公斤,比上年同期增長25%。3月份,北京農貿市場中,鯉魚平均價格9.31元/公斤,比去年同期增55.1%。廣州市場原條草魚平均批發價格3月為9.2元/公斤,比去年同期增長67%。
與此相對應的是,近兩年投資明顯過熱,消費價格較高的魚,現時價格波動越小,個別品種價格甚至出現急劇下降的情況。今年4月初,上海市場刀魚價格380元/500克,同比下降一倍以上。今年3月底,武漢超市桂魚和甲魚均比春節前下降10%以上。
價格是市場的傳聲筒。在主產區,如果大眾化的魚品,如鯉魚,草魚,鳙魚,鯽魚等,養殖面積下降到40%以下,而高檔魚品如河蟹、白蝦、牛娃等養殖面積擴大到60%以上時,大眾化的魚品就必然出現供不應求,而高檔魚品必然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大眾化消費,仍然是現階段我國市場的主流消費方向。
大眾化的淡水養殖魚類仍然是我國的主流消費魚品。現時的市場調整,并沒有傳導出正確的需求信號。市場真實的信號,應該是既要大力進行品種結構性調整,更要加大原有品種的品質、安全、口味調整。鯉魚價格增高,表面上看是原有產量的大幅度減少。實質上的原因是,市場對較長時期以來鯉魚品質急劇下降的一種不滿的反映。市場告訴我們,如果僅僅從養殖品種的結構上進行調整,既不符合我國當前消費水平的現狀,也會導致高檔商品低質化趨勢。去年我國蝦類產量超過百萬噸水平。產量雖然長去了,但南美白蝦的肉質,已然沒有了蝦味,河蟹也不是原來意義上的河蟹,黃魚的肥肉也越積越多。此類情況,應該引起廣大養殖戶的高度重視。
隨著市場經濟發展,我國消費群體多元化趨勢愈益明顯,但高檔消費群體仍然是少數。種植業的情況可以作為水產業漲跌趨勢的參考背景。糧食價格增幅飚升到現今30%,引發整個農產品市場的漲價,水產不離這個大趨勢。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