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本網2003/12/29訊 坐落在天壇公園對面的紅橋市場,是北京最大的綜合批發市場。其地下一層的水產品市場以貨鮮、量大、種類多聞名于世。市內僅攤位就有300多家。產品從普通的鯉魚、草魚到高檔的虹鱒、綢魚應有盡有。可以說,紅橋的水產市場是北京地區水產銷售的晴雨表。
昨天下午記者步入紅橋水產市場時,來自四川的攤主王先生一邊擺弄鱔魚,一邊唉聲嘆氣地說:“整個上午,只有五六個顧客來買鱔魚,而且買的少,不及往年同期的一半。”要知道,往年這時買鱔魚的顧客要排成隊。王先生也納悶,臨近新年應是銷售旺季,人也應該多起來,可到目前為止這種情況卻還沒出現。
拐角處,賣蝦的福建攤主吳先生正與一位顧客討價還價,蝦已放在秤上,又被顧客嫌價高,生意終沒做成。吳先生抱怨說:“價格雖一降再降,來買的人還是不多,也不知今年人怎么著,難道不過年了?”
據王先生介紹他的鱔魚主要供給酒樓和賓館,價格定在15至20元/500克,這價格與去年持平。而吳先生的白蝦價格已低于往年。可就是這樣的價格也無法招徠大批顧客。談及原因,紅橋市場管委會的喬先生也承認今年水產市場的狀況不盡人意,“目前紅橋水產銷售只及往年同期的三分之二。”
據了解,水產銷售不好是因為旅游不景氣影響水產的大宗消費所致。
以紅橋市場為例,顧客一般分成三類:酒樓批發,集體認購和個人購買。而其中又以酒樓批發和集體認購所占的比重最大,僅酒樓的銷量就占了五分之三。
今年上半年,由于旅游業遭遇突如其來的打擊,與該行業密切相關的餐飲業特別是以接待游客為主的酒樓遭遇寒流,作為上游原料市場的水產市場自然也生意不好,雖然事后遭遇了報復性消費,但整年的銷售和價格頹勢已現,特別是歲末,無論是酒樓賓館還是市民,購買力都明顯下降,導致了今年紅橋水產銷售量下滑。
據了解,在其他市場也有類似的海味河鮮歲末銷售不旺的現象出現。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