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本網2004/02/03訊 去年,山東省漁業工作以結構調整為主線,緊緊圍繞水產品競爭力增強、漁業增效、漁民增收目標,培植壯大優勢水產品養殖、水產品精深加工和遠洋漁業“三大支柱”產業,漁業經濟保持了快速、協調發展的勢頭。據統計,2003年全省水產品總產量達到706萬噸,比上年增長1.6%;漁業總產值首次突破1000億元,達到1003億元,比上年增長18%,占全省大農業總產值的20%,產量、產值繼續保持全國首位;水產品出口達到80.5萬噸,創匯18.3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7.5%和21.6% ,水產品出口創匯分別占全省大農業和全國同行業的30%,該省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水產品加工出口基地。
一、優勢水產品養殖快速發展,漁業比較效益大幅度提高。本著漁業結構調優、質量調高、規模調大的發展思路,山東省加快實施優勢水產品產業布局規劃,重點培育了海參、對蝦、扇貝、大菱鲆、海帶等20個優勢品種,魚、蝦、貝、藻、蟹及海珍品六大產業帶已成雛型。去年,全省優勢海產品養殖面積達169萬畝。其中,對蝦養殖面積達到100萬畝,突破歷史最好水平;海參養殖面積達26萬畝,產量3.15萬噸,產值達54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8%、35%和42%;海水魚類養殖面積達8萬畝,產值26億元,成為新的支柱產業;扇貝、海帶養殖實現了豐產豐收,產量、產值均增長15%以上。淡水漁業以沿黃、湖區、庫區、煤礦塌陷開發為重點,推廣立體生態養殖模式,發展名特優水產品養殖,產量突破100萬噸。
二、遠洋漁業由小到大,形成規模優勢。山東省大力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遠洋漁業整體實力不斷增強。全省從事遠洋漁業生產的企業已達16家,其中具有農業部遠洋漁業資格的企業10家。目前,全省遠洋漁船發展到202艘。去年全省遠洋漁業產量達15萬噸,國外經營總收入達到10億元,利潤1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0%、61.3%和81.5%。遠洋漁業成為漁民轉產轉業和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
三、水產品加工業上水平,擴規模,帶動力、競爭力明顯增強。山東省積極推進漁業國際化進程,搞好水產加工出口,全省出口水產品80.5萬噸,創匯突破18億美元,達到18.3億美元,同比增長7.5%和21.6%。水產品出口創匯分別占全省大農業和全國同行業30%以上,該省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水產品加工出口基地。水產品出口帶動了企業的發展和產品質量的提高,全省水產龍頭企業發展到73家,獲HACCP認證181家,占全國總數的三分之一,歐盟注冊水產企業達100家,占全國的50%以上。全省有43個水產品獲全國無公害產品質量認證,占全國漁業認證產品總量的51%,占全省認證農產品總數的84%。
四、休閑漁業增長迅速,成為漁民致富的新經濟增長點。全省各地特別是沿海市,積極做好漁業與旅游業結合的文章,開展了以垂釣、趕海、體驗漁家風情為主要內容的“漁家樂”項目。內陸地區也充分利用各自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漁業,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集養殖、餐飲、娛樂等為一體的休閑觀光漁業。據統計,去年,全省休閑漁業場點達4500多處,安置富余勞動力1.5萬余人,收入3億多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