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本網2003/12/22訊 按“林護發[2003]121”文,國產烏龜被排除在可經營利用馴養繁殖的54種野生動物之外,而巴西彩龜、鱷龜等外來龜卻名列其中。為此,江西弋陽特種水產養殖公司的龜苗出口韓國受阻,經濟上蒙受了重大損失。目前國產龜業由于遭遇紅燈,生產、銷售、流通等環節已陷入困境,百萬從業者步履維艱,慘淡經營。
據了解,目前我國養殖的龜類90%以上都是烏龜,養殖業的人工繁殖早已超過三代,人工養殖種群數量已達16.25億只。全國龜類養殖總產量已達到5萬噸左右,產苗5000余萬只,全國有大小養龜企業10多萬家,從業人員達百余萬人,產值近50億元。養龜大省主要分布在江蘇、湖北、廣東、湖南、浙江、福建、安徽等省。江西戈陽特種水產養殖公司現有60萬只龜存塘;江蘇吳江華鑫集團龜場現有存塘龜200多萬只。由此可見我國龜類養殖業總體上已達到規模化、產業化的水平。
我國現存龜鱉目動物有36種,占世界八分之一,隸屬6種22屬。我國除海水龜外,淡水龜科22種、1科9屬;陸龜3種、1科3屬。1989年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保護的龜類有5種,即三線閉殼龜、云南閉殼龜、地龜、四爪陸龜、凹甲陸龜。烏龜只是龜科烏龜屬中的一個“種”,至今未列入任何一級野生保護動物名錄。即使與上述龜種一起列入野生保護動物名錄,它也早已達到“馴養技術過關,繁殖技術成熟,養殖種群巨大”三項標準,按《野生動物保護法》、《水生野生動物保護條例》等的規定,應允許科學經營利用。而且烏龜是我國分布最廣泛的龜類,除西藏、西北、東北個別地區外,絕大部分省區都有一定數量的野生原種龜。放任大量外來龜種的引進,擠占烏龜等國產龜類的位置,反而會破壞我國寶貴的龜類資源。為此,全國勞模、江西省人大代表、戈陽特種水產養殖公司董事長費成益,廣東省養鱉協會副理事長、綠卡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曾兆權,江蘇省華鑫集團水產養殖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張劍明等十幾家養龜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聯名提出如下建議:
1.請全國人大農委和有關部門派員對我國龜類養殖業的現狀、問題與前景進行調研,聽取養殖企業、基層從業人員和消費者的意見,同時組織有關專家學者、行政管理部門執法者、大型養龜企業業主、從業人員和消費者代表,對上述問題進行充分的論證和復議,以便修訂或補充有關文件。
2.國家、地方科技、教育與行政主管部門、大型企業應加大龜類養殖應用基礎理論研究的力度。尤其是對大量引進外來龜種引起的生態環境、食物鏈、種質資源污染;龜品營養品質下降;引發新的病源問題;名貴龜類和瀕危野生龜類的馴養繁殖保護與放歸問題;龜類育種與營養需求問題;安全優質無公害質量控制及深加工問題等課題應盡快立項進行研究。并把研究成果迅速轉化、應用,加快我國龜類養殖業無公害化、科學化、標準化和產業化進程。
3.改變外來龜類引進的盲目無序狀態。建議農業、林業、工商、公安、海關等有關部門,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除特批研究用品種外,一律停止外來龜尤其是巴西彩龜、鱷龜等的進口;加強監督管理,依法嚴厲打擊各種走私龜類行為。在對原來大量引進外來龜種引發的負面影響迅速展開研究的同時,采取積極的補救措施。現有的外來龜只限于食用或觀賞,進行單養、封閉式繁殖,絕對禁止盲目雜交和放入江河湖庫等自然水域。應認真吸取福壽螺、淡水鯧(“吃人魚”)的教訓,對已混入其他池塘的外來龜要抓緊清除,以防后患。
4.在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協調下,組建各級“龜業協會”。大力加強行業市場管理、科普教育、技術培訓服務與信息交流,協助業務主管部門嚴格執行國家、地方有關保護野生動物的法規。鼓勵養龜企業資產重組和進行股份合作制改造,使養龜企業做大做強,從而增強科技開發和抵御風險的能力。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實行公司加農戶模式,發展龜類養殖和加工區域性經濟。
5.加大名貴龜類和瀕危野生龜類繁殖、放歸與保護的力度。對我國現有龜類資源進行充分調研、科學評估,分門別類,作好馴養繁殖,合理開發利用工作。對已列入各級瀕危和極危的野生龜類,一方面嚴厲打擊偷捕、偷運、倒賣、走私等違法行為,另一方面積極鼓勵馴養繁殖,增加種群數量,組織無償放歸。審查現有養殖這些珍稀龜類的企業,核發野生龜類馴養繁殖許可證,限定品種、數量和保護辦法,組建救護中心或保護區。同時通過各種途徑進行保護知識的科普宣傳。對未列入瀕危的野生龜類大力提倡馴養育種、人工繁殖,以保持基因的多樣性,避免退化。
編輯:陳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