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隨著國際市場對羅非魚產品需求量的增加,我國羅非魚產業近年來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以海南省為例,2003-2005年養殖面積達到了近40萬畝,產量和質量均大幅提升,魚片加工企業的生產能力也不斷增強。但同時,隨著羅非魚產業的迅速擴大,多方面的因素仍制約著羅非魚產業的發展。
羅非魚產業發展迅速
據不完全統計,2005年海南省羅非魚生產線加工能力達到或超過了30萬噸。一批中小型加工企業像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原來主要以海鮮和蝦產品加工為主的老企業,也新開辟羅非魚生產線或者加強了生產能力。省內羅非魚加工企業已達30多家,其中海口12家、三亞6家、萬寧3家、瓊海2家、文昌2家、儋州2家、東方3家、定安1家。
在商品魚的銷售方面,海南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同期海南的羅非魚價格比鄰近的廣東、廣西價格高出20%-30%。這是其他任何地方所無法比擬的。
羅非魚產品的需求正在進一步地放大,許多國家對羅非魚產品的認可和接受增強,這是維持羅非魚銷量上升的原動力。一旦發生高價造成對市場的沖擊,海南遭受沖擊的可能性最小,因為一方面海南淡水養殖的面積有限,目前現有的加工生產能力可以完全消化;另一方面,海南的氣候優勢使羅非魚生產和面市時間可避開內地高峰期。
海南日前提出了促進羅非魚產業上新臺階的目標,計劃今年全省增加養殖面積20萬畝。對于成片開發的養殖基地,繼續實行補貼政策,并要求各級基層政府機構給予相應的扶持政策。
幾大因素制約產業發展
海南省羅非魚產業發展雖然迅速,但仍存在著幾大制約因素:
一是海南省傳統的養殖模式未有大的改進。羅非魚屬于粗放易養的品種,一般不會出現大的疾病和毀滅性問題,只要達到一般的養殖管理條件,羅非魚幾乎是旱澇保收的養殖品種。但是傳統的養殖模式是每年的3月放養,大約到12月前后捕撈銷售,造成了養殖產品上市時間過于集中,影響銷售價格。而且傳統養殖模式的周期長,養殖出來的商品魚規格小,也是影響養殖利潤提高的重要因素。
二是交通條件制約了外地羅非魚的進入。目前,海南省內的羅非魚銷售價格高出鄰近的廣東、廣西很多。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奠定了海南羅非魚品質的優良。但同時交通條件的制約限制了海南的加工企業從其他省份購買羅非魚來加工。
三是需要拓展新的市場渠道。羅非魚交售給加工廠利潤較薄,但因為量大收入較穩定。加工企業的出口市場大部分集中在美國,對產品銷售不利,還應更多地拓展新的出口市場。目前,羅非魚在內地市場的消費逐步升溫,沿海城市酒店逐步形成用大規格的羅非魚制作菜肴;廣西市場有時將羅非魚囤養到春節前后,價格達6元-8元/500克。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