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本網2004/02/13訊 近日,浙江省溫嶺市沿海漁村,野生大黃魚價格出奇地高,條重1公斤以上的野生大黃魚為1200元/公斤,條重1公斤以下的為800元/公斤。記者還在溫州南麂列島一家黃魚養殖公司駐杭州辦事處了解到,養殖大黃魚的價格也已達到350元/公斤。
近年來,由于浙江沿海捕撈力度的不斷增強,使東海區經濟魚類資源銳減,漁業資源衰退,捕撈等涉漁產業前景不容樂觀。有關人士指出,如再不采取強有力的保護措施,帶魚、鯧魚等經濟魚類資源將和大、小黃魚一樣枯竭。
寧波市海洋與漁業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前11個月,象山縣海洋捕撈產量40.1萬噸,其中帶魚11.77萬噸,鯧魚2.71萬噸,僅從產量上看,與上年基本持平,分別占海洋捕撈產量的30%和6.8%。但2003年捕獲的帶魚、鯧魚規格普遍偏小,11月份帶魚90%左右為當齡魚,條重不超過100克,而鯧魚也多在200克~250克。有關人士認為,該現象說明東海區帶魚、鯧魚種群密度呈下降趨勢,仍處于“當年養,當年長”的生長型過度捕撈之中。雖然我國1995年開始對東海實行休漁制度,1997年又將休漁期從2個月延長到3個月,這些措施對于帶魚、鯧魚的休養生息十分有利。但休漁期過后往往是捕撈旺季,實際上捕撈強度遠遠大于魚汛。
在浙江省其他地區,同樣面臨著漁業資源衰退現象,并由此帶來海洋捕撈生產陷入困境等新問題。雖然往年冬汛是捕魚的大好時節,但去冬以來,來自浙江省海洋漁區的消息,海洋捕撈生產呈現明顯下降態勢。自去年9月16日伏季休漁結束開捕以來,在浙北漁場生產的舟山、寧波、臺州漁船產況普遍較差,一般要比上年同期減產20%左右,漁民減收已成定局。
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的漁業資源專家分析認為,出現這種情況,客觀上同去年以來該省雨量偏少、大陸徑流沖淡水不足、沿海地區未受臺風或熱帶風暴明顯影響、海水垂直交換不足有直接關系,但根本的原因還在于漁場漁業資源已嚴重衰退,特別是在舟山北部及以北漁場,漁船密集,捕撈嚴重過度,帶魚、鯧魚等重要漁業資源已形不成魚汛,致使魚群分散,捕撈難度加大,漁民減產。
多年從事漁業行政管理工作的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辦公室副主任紀志康介紹,要改變海洋捕撈減產減收局面,除了要繼續實施以伏季休漁為重點的漁業資源保護措施、繼續嚴厲打擊電毒炸魚等不法行為外,最有效的途徑還在于加快海洋捕撈減船轉產步伐,大幅度降低捕撈強度,并加快人工魚礁建設步伐,加大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力度,以促進漁業資源的逐步恢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