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南方漁網訊 上海人上飯店點冷菜,大多要點上一盆海蜇。天氣一熱,海蜇更是成了眾多家庭餐桌上的家常菜。一位在銅川路專做海蜇批發的大連人說,氣溫升一升,生意旺一旺。這幾天,海蜇的每天批發量已比5月份翻了一倍,價格也往上升,大伙都忙進貨呢。
本市的海蜇集散地原先主要位于銅川路、江浦路和十六鋪,今年1月,十六鋪副食品交易終止,交易市場內批發商擇地分流,大多遷至銅川路,銅川路新建曹楊水產綜合市場一下子出現了30多家海蜇批發商。由于貨色“跑”得快,市場里的批發商迅速增至80多家,每天的海蜇集散量超過50噸。加上附近滬西、銅川兩大市場的集散量,銅川路一帶海蜇的日集散量已超過100噸。昨天一大早,記者在曹楊水產市場看到,幾乎所有批發商門店前都堆滿了海蜇箱。
據上海水產行業協會秘書長范守霖介紹,上海市場的海蜇大致分山東產、廣東產和進口三類,其中山東產品售價較高,近期漲幅也較大。如渤海灣海蜇頭500克批發價上月約為24元,如今漲至30元。來自印尼的干海蜇頭售價上月約15元,昨天標價17元。廣東白花海蜇頭上月500克批發價為7元左右,這幾天因到貨量較大,批發價未動。海蜇皮的價錢要比海蜇頭便宜得多,如渤海灣海蜇皮,產地與海蜇頭相同,但500克批發價僅8元,有種干海蜇皮,只賣到5-6元。有些小飯店菜單上寫的是“海蜇”,端上桌的是廉價海蜇皮。因此市民購用海蜇時,必須問清是海蜇頭還是海蜇皮。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