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南方漁網訊 記者日前走訪了銅川路等幾家滬上大型水產市場,發現標有陽澄湖大閘蟹的攤位,比比皆是。抬眼望去,揀蟹買蟹者為數不少。銅川路水產市場的蟹價,一般每斤在40元至50元左右,而在一般性的農貿集市,半斤左右的大蟹,每斤至少60元,二三兩的“小毛蟹”也要買到20、30元一斤。一位在十六鋪水產批發市場工作多年的王老先生告訴記者,今年從陽澄湖、洪澤湖來上海的蟹,不僅來得早、來得多,而且都比往年大,許多市民買蟹放在冰箱里,準備在國慶長假慢慢品味。
但是行家說,現在市場上的蟹,雖然個兒比較大,可是肉質太嫩、鮮味較差。對此,記者特意買了幾只蟹品嘗,發現蟹肉緊粘蟹殼,肉體未嚼已碎,與金秋十月的蟹相比,鮮味差遠了。
據名店綠波廊美食府的一位王姓高級廚師介紹,好蟹的標志是:蟹毛金、蟹肚白、蟹背青。蟹要養到這種“境界”,起碼要到陽歷10月底。由于養殖時間未到,所以目前市場上出售的蟹,基本上是灰毛、灰肚、黑背。有的蟹雖然看上去比較大,蟹腳也比較硬,但是當蒸熟品嘗時,其肉質如豆腐般的嫩——無法咀嚼。
“為什么今年的蟹一上市就‘高開高走’”?記者曾請教上海市水產行業協會一位同志。得到的回答是:“隨著蟹的身價逐年提高,其利潤也水漲船高。因此高科技的人工養殖在逐步突破時間和季節限制,‘早產’的蟹也越來越多。人們為了圖早吃,蟹價也順理成章‘高開高走’。”這位水產行業的同志請記者告訴消費者:吃蟹,還是晚些好。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