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二氧化碳(CO2):養殖水中二氧化碳的主要來源是水生動植物的呼吸作用和有機物氧化分解作用,一般說來適量的二氧化碳對動物的呼吸有刺激促進作用,但過多則對魚類有麻痹和毒害作用,水中CO2濃度增高,魚類血液中CO2濃度也隨之增高,因此導致魚血液中的pH值降低,使血液中血紅蛋白對氧的親合力下降,造成細胞缺氧,促使魚類呼吸頻率加快,嚴重時則出現呼吸困難、昏迷和死亡。
二、硫化氫(H2S):硫化氫是在缺氧的條件下,含硫的有機物厭氧細菌分解產生,或是在富含硫酸鹽的水中,由于硫酸鹽還原細菌的作用,使硫酸鹽變成硫化物,然后生成硫化氫,在冬季的養殖水體中,由于長期供氧不足,加上池中淤泥厚,池底部缺氧,硫化氫便逐漸生成積累起來,含有硫化氫的池水有明顯惡臭味,類似臭雞蛋味。硫化氫對大多數水生生物和魚類有毒害作用,其毒性頗強,養殖水體中是不允許存在的。
三、沼氣(甲烷):沼氣是一種混合氣體,其主要成分是甲烷,約占60%~70%。沼氣(甲烷)是植物殘體纖維素分解后的產物,也是有機物經甲烷細菌的作用而生成,池中產生有沼氣表明池底有機物過多,淤泥過厚,說明水環境不良,沼氣往往以氣泡的形式冒出水面,在氣泡上升的同時,會帶走氧氣,這對水生植物呼吸極為不利,會對魚類造成威脅。
四、氮氣(N2):氮氣是一種很重要的氣體,它以雙分子形式存在于大氣中,約占空氣總體積的70%。在冬季封冰的養殖水體中,這種氣體有時達到過飽合狀態,對魚產生不良的影響。據有關資料介紹,過飽和的氮氣蓄積在魚的血液及組織中,使魚患氣泡病,比如用肉眼就可以看到很多大大小小的氣泡積聚在魚的鰓部、鰭部、表皮等,嚴懲了會使魚血液循環停止,使魚大量死亡。
因此,為防止越冬期間,池塘中有害氣體的產生,就注意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 越冬剪彩,當塘要注意清淤、消毒、控制水體中過多的有機物積累和污染。
2、 在越冬池內,每天堅持打冰眼,加大冰下水體空氣的交換氧量,減少有害氣體的產生。
3、 在入冬后要注意經濟觀察和監測水質情況 ,發現水質異常要及時采取措施。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