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灘涂圍欄養殖的欄網(或高網)是防止養殖塘內養殖品種逃逸,敵害生物進入的一種設施,是該種養殖方法主要特點。在養殖池堤壩上再加設欄網進行養殖,可以減少增加筑壩高度的投資,減少投資成本,同時可降低或避免臺風造成的嚴重損失。最早灘涂圍欄的結構是以竹條做成的圍欄,由于圍扎不扎實,過水性能差,使用壽命短和制作費時。隨著 科學技術的進步,材料工藝與成本的降低,目前群眾發展的低壩高網養殖所用的圍網一般都使用聚乙烯網片,因此,圍網大大提高了濾水功能,降低材料成本與延長使用壽命。
一、圍網建造所需材料 圍網制作的主要材料有:固定樁、網衣或網片、攀(綱)繩,毛竹削等。
(一)固定樁(網樁)網樁材料一般采用直徑6~10厘米毛竹,長度依各地最高潮位,圍成網的高度而定。毛竹取材不方便的地區,可使用鋼筋水泥樁或木樁代潛。
(二)圍網 圍網的材料為聚乙烯無結節網片,或多股手工編織網。網目大小依養殖對象,規格及養殖期是否換網而定,一般不換網的使用0.5~0.8厘米網目,若換網養殖前期可用篩絹網或聚乙烯單絲網布,養殖中,后期可使用網目1~1.5厘米的網片。
編織圍網網片的材料目前主要是聚乙烯、尼龍等合成纖維。選用材料應考慮濾水性能好,強度大,價格便宜,取材方便諸因素。目前國內所用材料主要是低壓聚乙烯單絲,直徑為0.21毫米,由單絲捻合成股線。單絲股數依各地潮流流速,養殖品種與規格等決定。采用聚乙烯材料其優點是強度大、耐腐性、耐低溫、吸水少、濾水性能好、價格便宜。圍網所需網片的網線材料必須使用新線,不能用回料代替,以免影響網片的使用壽命與牢度。
(三)綱繩、攀繩(堅固繩) 綱繩、攀繩(堅固繩)用聚乙烯或尼龍繩,其規格根據各地潮流流速、風浪強度等因素確定,一般綱繩的規格直徑為1厘米。
(四)毛竹削 毛竹削用來堅固木樁。用毛竹片經加工,一頭削尖,一頭削一鐵刻,以便扎牢攀繩。
二、圍網的結構與建造
(一)建固定樁 將選用的毛竹樁(樹樁、水泥樁)固定在養殖堤壩外側的四周(也有裝在內側),樁頭高度視當地最高潮位,潮位高的樁要高些,潮位低的可相應低些。樁間距一般為1.5~2.0米,埋入泥底的深度在0.3~1.0米。埋入的深度應根據灘涂底質環境條件、潮流流速、風浪大小等考慮,埋入泥的深度以固定樁牢固為原則。
(二)圍網固定 將聚乙烯網片固定在四周的固定樁上,用聚乙烯網線扎緊。網的上部與下部均裝上綱繩并用網線扎緊。網高一般2.5~4.0米,圍網也可分上、下層(上層網可在小潮季節或臺風襲擊時隨時放下),上部網高1.2~2.0米,下部網高1.2~2.0米,上、下部網用聚乙烯網線緊密聯接。下部網片要埋入泥中0.3~0.4米,并用竹楔子釘牢,再用土夯實。在潮流急的灘涂,網底部可做成網袋,內裝小石塊或石籠,直接放在壩上或溝填上壩泥土,以防止潮流流急,風浪大時,網衣被風浪掀起,造成養殖品種逃逸。圍網高度以超過當地歷史最高潮位0.5米為宜。(圖1-7)
(三)樁頭加固 固定樁與圍網相聯接經固定后,要采取加固工作。在與圍網、樁頭垂直方向,塘堤轉彎處及風、浪受力處進行加固,以增加圍網的牢度。加固方法,攀繩上部扎緊在樁頭的頂端,下部用石塊或竹楔固定在泥中。(圖1-8)
(四)建蓋網(圖1-9) 蓋網的作用是防止養殖青蟹外逃,方法是在網的頂端養殖塘方向增設寬度0.3~0.5米的網片,內折成45~60°夾角倒刺網,倒刺網頂端下掛10~20厘米網,也有只裝倒角網。(圖1-10)。蓋網網目可比圍網網目大些,一般2~3厘米,為取材方便也可采用圍網相同網目。
(五)建網門 每個養殖池都應設置供養殖管理人員進出的網門1~2個。網門所建位置應根據進出與管理方便而定,網門的形狀與大小一般與房子門相同,四周用木頭裝做門框架,中間釘與圍網相同的網片;也有為了方便,建成圓形,平時扎緊圓周網衣,進出時人鉆進鉆出。為了加強安全生產,在實際制作時可采用雙層網片,即在內、外側各設置一層高網。
有的地方圍網也有采用雙道網片的,即內外兩層圍網。采用雙層圍網可起到防臺抗臺的積極作用。在臺風不是直接正面登陸的情況下,雙道圍網可以大大減少圍網的破損與樁頭損失程度,防止養殖品種的外逃現象。一些地方只在圍網的基礎采用雙層(或雙道)網結構,以防止水老鼠咬破網,造成養殖品種外逃。設雙道高網或底部設雙層網各地應根據潮流速度、方向、臺風影響程度、水老鼠鼠害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確定。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