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維生素C又稱抗壞血酸,在自然界中以兩種形式存在,即還原形式L—抗壞血酸和氧化形式L—脫氧抗壞血酸,大部分維生素C以還原形式存在。這種還原形式的維生素C在魚蝦體內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研究發現,魚蝦攝入維生素C不足時,易引起維生素C缺乏癥,阻礙魚蝦的正常生長發育,甚至引起死亡?梢姡S生素C是魚蝦正常生長繁殖和維持正常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目前,維生素C作為魚蝦飼料的一種添加劑的作用已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
魚蝦的維生素C缺乏癥
魚類飼料中維生素C不足時,魚類得不到充足的維生素C供給,引起維生素C缺乏癥,主要表現為食欲不振、生長緩慢、體態異形、游泳緩慢等,嚴重時甚至出現類似哺乳動物的壞血病癥狀。例如大馬哈魚飼料中缺乏維生素C時,出現脊椎前凸、側凸、眼損傷,肌肉出血以及眼、鰓和鰭的軟骨支持組織異常等癥狀;草魚在缺乏維生素C時,易引起眼窩充血、鰭基部出血、鰓蓋出血及腹腔出血等癥狀。各種魚所患維生素C缺乏癥表現各有不同,但大都導致生長不良,免疫力低下,飼料轉化率低等,給養殖場帶來了一些不必要的損失。
維生素C對維持對蝦的生長發育亦很重要,飼料中缺乏維生素C時,幼蝦停止生長,成蝦則表現為生長緩慢,抗病能力下降,最終使飼料轉化率降低。蝦類的典型維生素C缺乏癥為“黑死病”,即傷口愈合緩慢,殼下出現黑色潰爛,大批死亡。此外,維生素C缺乏時還易出現蝦殼松軟,蛻殼周期延長,肌肉白濁,鰓混沌等癥狀。
維生素C的添加量及其保護
維生素C在水產飼料中添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為多數人工養殖的魚蝦類不能通過D—葡萄糖合成L—抗壞血酸(即維生素C)。但不同的魚類、蝦類以及不同的養殖環境會導致對維生素C不同的需求,此外,維生素C的需求還受到個體大小、年齡、生長率以及營養物質間關系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魚蝦對維生素C理論上需求量與實際添加量差別很大,因為維生素C具有較強的還原性,因而很不穩定,在堿性或酸性溶液中易被空氣氧化,紫外線、加熱和金屬離子等理化因素也能使維生素C遭到破壞。
因此,在制作飼料過程中,維生素C的實際添加量應大于理論需求量。目前,維生素C在飼料中的實際添加量主要依據有兩點:一是相關種類的營養需求量;二是采用的品種的穩定性。維生素C在飼料中的推薦用量一般為需求量的4倍~5倍。這往往使生產飼料的成本提高,于是,如何保護水產飼料中的維生素C又使人們做了許多研究。
一種方法是改進飼料的生產工藝,盡可能降低生產過程的溫度,盡量避免氧氣的進入等。但一方面,這種方法需要工藝設備的更新,廠家投資大,而且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所以不能被普遍采用。另外一種方法是包被維生素C,包被維生素C的穩定性是晶體維生素C的4倍以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