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001年冬,章丘市白云湖鎮400余畝池塘發生嚴重的白云病,重病塘鯉死亡率達30%,危害較大。我們采取全池潑灑二氧化氯的方法,有效地控制了病情。現將發病情況及治療方法介紹如下:
一。發病情況
1.池培條件發病池多是主養鯉的精養高產塘,面積5—10畝,水深1.5-2m,池水透明度20。25cm,水源為引黃水和地下水。
2.流行情況2001年11月中旬發病,至11月下旬發病面積擴大到400余畝,發病期間水溫5-8℃。該病只危害鯉,同池的其它魚類不感染此病,重病池鯉感染率達到60%,死亡率達到30%。
3.病癥 病魚體表分泌一層漿狀白色薄膜,覆蓋在魚的頭部、背部、尾鰭、背紹;部分魚呈豎鱗狀,體表粗糙,鱗片基部水腫;部分魚鰭基充血,腹內積水;部分魚體表寄生水霉菌;病魚行動遲緩,呼吸困難,3-5天死亡。用顯微鏡檢查。病魚體表及鰓部未發現寄生蟲寄生。
二、防治方法
全池潑灑二氧化氯進行全面消毒滅菌,施藥濃度為1x10-6,病情嚴重的池塘連續用藥2天。
三.結果
發病池用藥1天后死魚明顯減少,2-3天后停止死魚,7天后抽樣檢查,病魚體表恢復正常,發病池治愈率100%,且無重復發病。
用相同濃度的二氧化氯對發病池周圍未發病的池塘潑灑1次,均未發現有此病發生。
四、分析與討論
1.該病在我市池塘中屬首次發生,養殖戶缺乏防治經驗,誤認為是豎鱗病和水霉病的并發癥,或是鯉痘瘡病、口絲蟲病,盲目采用池塘沖水、換水,潑灑食鹽、漂白粉、硫酸銅的方法進行治療,效果均不理想。后經水產站技術員現場診斷,確診為細菌性白云病。該病流行
期間,鯉已停止攝食,無法采用投喂藥餌的方法進行治療,只能采取全池潑灑的方法。我們選用二氧化氯和福爾馬林分別用于重病池進行治療試驗。結果證明:全池潑灑1×10-6的二氧化氯療效顯著,施藥后第1天死魚明顯減少,當天再用藥1次,第3天即停止死魚;全池潑灑10×10-6的福爾馬林,施藥后第1天效果不明顯,當天將濃度加大到20xl0-6連續用藥2天,2天后停止死魚。根據試驗結果,我們把二氧化氯作為首選藥物并推廣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白云病多發于水庫網箱養魚,池塘養鯉很少發生。根據調查情況,我們初步得出發病原因:部分重病池所放鯉魚種,是在本市一水庫的網箱中培育,該水庫2000年冬曾流行白云病。2001年春,魚種入塘時未經嚴格消毒,將病原體帶入池塘中,冬季水溫適宜時,病原體大
量孽生繁殖,拉網捕魚時損傷鯉魚體表被病菌感染引發魚病;養殖戶防病意識差,發病后池水外排,病魚亂扔,而且多個池塘用同一網具捕魚,網具未經消毒便再次使用,使病原體廣為傳播,造成魚病流行。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