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廈門市沒有地產觀賞魚的歷史將被打破了,記者昨日獲悉,廈門市首次有了觀賞魚繁殖場,培育的觀賞魚除本市銷售以外,還遠銷廣東、上海和天津。
據悉,目前熱帶魚、金魚、七彩神仙、錦鯉幾類最受歡迎。年輕人青睞高檔魚,如燈科魚中的燕子美人、七彩神仙中的紅白玉,老年人則喜愛便宜好看不易死的雙線側、銀鯊等熱帶魚。不過你上市場問問,廈門觀賞魚很少“本土貨”:龍魚來自馬來西亞,小型熱帶魚基本來自廣東,金魚很多是從臺灣地區過來的……在我市上百家水族館中,觀賞魚90%以上都是“舶來品”,由于各地水質不同等原因,觀賞魚到廈門后還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有些魚還比較難養活。
記者從市水族協會獲悉,我市一家水族館打破了這種格局,這家水族館開辟自己的觀賞魚繁殖場,專門培育“七彩神仙魚”、“花羅漢”等高檔熱帶水族,在前不久我市舉辦的觀賞魚展賽上,這家水族館自己培育的“七彩神仙魚”因其改良色彩一舉拿下冠、亞軍,并獲得紅魚組第一名、公開組第一名和全紅組第三名。
培育觀賞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據該水族館的負責人賴玉美介紹,她培育的這種羅漢魚原來是新加坡一位養魚人士培育出來的,后來有三家買斷這個品種,只有一家繁殖成功,他們引進后,對其進行改良培育,比原來更好看。賴玉美指著一條羅漢魚說,這條培育的羅漢魚神奇之處就是鱗片像珍珠一樣有光澤,而且在魚身的一邊有三個繁體的“發”字和一個“祥”字,另一邊有兩個“發”字和一個“財”字。記者細細辨認,魚身上的字還真清晰可辨。
賴玉美還介紹,她水族館的七彩神仙魚(又叫金蝴蝶))獲得總冠軍后,她讓金珊瑚配對“戀愛”,希望通過雜交的方式獲得更優良的品種,參加今年7月份在廈門舉辦的第二屆觀賞魚展賽。
據悉,觀賞魚正成為廈門新興產業,廈門很多高檔別墅、單位辦公室都會養觀賞魚美化環境,廈門人均花在養觀賞魚的支出每個月在2元左右,即每個月整個產業規模大概為200萬元,而且正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長。據悉,該水族館的觀賞魚20%供應廈門本地市場,其余都賣到上海、天津等地。
南方漁網編輯:裴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