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我國池塘養魚的特色是在同一水體進行多品種混養,即投一定量的餌料又充分利用水體中的天然餌料,同時與水生生物生態系統相銜接,起到互補互利的作用這種長期形成的養魚方式。符合經濟合理的原則。所以才得以延續,到現在已有二千多年歷史。
我國的池塘養魚是以水為依托,以養魚為核心,來組織生態經濟系統。它包括:“綜合利用水體(水體立體利用)、生物結構合理配置、經濟成份優化組合。”從而使太陽能利用率,水面生產率、物質能量轉化充率、廢棄物循環率,均達到最佳的效益。
魚種的合理搭配和放養就是一個實現池塘生物結構合理配置的過程,這也是提高池塘養魚經濟效益重要一環。從提高養魚經濟效益的目標出發其關鍵是:品種、搭配和放養。
一.品種
養殖品種檔次低,產量集中,魚貨滯銷,原材料(魚種、飼料、魚藥等)漲價致使養魚經濟效益下降。所以擇優養殖品種不容忽視。另外,提高魚產品的質量,實施反季節生產、優化傳統的養殖結構也是十分必要的。
九七年大連水產學院史為良教授就提出了養殖品種更新的問題。在對“我國新養殖魚類的評價”中,對29種魚類的習性、食性、繁殖特點和養殖前途進行了論證。關于魚類的換代問題指出,應選擇飼養容易,價格合理,消費者歡迎的品種作為養殖對象。作者認為鯰魚是首選的養殖對象。鯰魚生長較快,容易適應池塘養殖環境,能利用人工配合飼料。苗種比較容易解決。而且就目前情況看成魚售價和市場前景還可以。可以做為主養對象。而需要解決的問題是鯰魚的爭食性強,生長差異明顯。養殖過程中需要分級操作要求的技術較高。鯰魚的養殖品種有六須鯰和南方大口鯰,據養殖情況分析,北方六須鯰比南方大口鯰生產性能好。擇優的第二個品種是斑點叉尾鮰,肉質還可以,只是生長的較慢,又不耐低氧。還不能與中國鯰類競爭。其次是鯽魚、團頭魴、細鱗斜頜鲴。并提出花白鰱在大水面仍占主導地位,在池塘中也是不容忽視的的品種。
另有報導:長吻鮠—也是一個不錯的養殖新品種。長吻鮠屬高檔魚,其人工繁殖、飼料配方、飼養方法等方面的研究都有較大的突破。可望成為一個新養殖品種。但這種魚在溶解氧2.5kg/L時即浮頭,在微注水池塘和大水庫網箱養殖比較合適,在靜水的池塘中養殖較困難。
還有一個進口養殖魚類新品種,牛鯉(大口胭脂魚、巨口胭脂魚、巨口胭脂鯉)此魚原產于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是一種大型經濟魚類,具有個體大、生長快、抗逆性強、繁殖快等優點。在美國南方各州具有一定的養殖規模。此魚于1993年由湖北省水產研究秘從美國引入我國,經在華中地區幾年的試養情況表明:其生長速度較快,而且易于捕撈,一般每畝產量可達500多公斤,當年魚苗下池,最大個體可達600多克,是一個較好的養殖新品種。我市寧河縣喚新魚種場已引進,只是苗魚種生產還沒形成規模。
匙吻鱘是一種大型經濟魚類,世界上記載最大一條魚的體重為65公斤。捕于美國密蘇里河塔納河段。匙吻鱘的體型和其他魚類不同,吻部特別長,約占體長三分之一。它棲息于水上層, 壽命可長達30多年。匙吻鱘作為養殖魚來說有以下優點。
⑴.匙吻鱘是廣溫性魚類,它不怕低溫,即使水面結冰,只要水中有充足溶解氧,它也能在冰下水中生活。匙吻鱘也能耐高溫,能在32℃的水中生存。湖北夏天當氣溫高達39-40℃時,池塘表層水溫往往超過32℃在池塘中養殖的匙吻鱘仍能正常生活。
⑵.生長快
匙吻鱘可以說是淡水魚中生長最快的魚之一,當年魚體重可達0.5公斤以上,2齡魚體重可超過1.5公斤,3齡魚可超過2.5公斤。
⑶.餌料來源廣
匙吻鱘的主要食料是水中浮游動物,它也能攝食絲蚯蚓和人工配合飼料。
⑷.不破壞水域環境
大水面養殖匙吻鱘不用施肥,不用投喂人工配合餌料,中型水面也是如此,而且匙吻鱘不能攝食水生植物,因而養殖匙吻鱘不會破壞水體自然環境。
⑸.生產費用低
飼料費用的開支一般占總生產費用20%以上。養殖名貴魚的餌料費更高,占總生產費用30-40%。大、中型水面放養匙吻鱘是根據水中天然餌料量來決定放養數量,因而不必開支餌料費用。池塘養殖匙吻鱘也是完全依賴水中的浮游動物,也不需要開支餌料費用,因而生產費用低。
⑹.容易捕撈
匙吻鱘性情溫和,不善于跳躍,它的習性和花鰱相似。池塘中養殖的匙吻鱘,都采用圍網捕取,第一網就能捕起90%以上的魚.大、中型水面,可采取多種方法捕撈,攔、趕、刺、張綜合捕魚法能將大部分匙吻鱘捕起。
⑺.經濟價值高
匙吻鱘魚肉的價格在國外是十分昂貴的,我國目前只有少量匙吻鱘商品魚出售,每公斤價格為60元左右。匙吻鱘魚子醬在國際市場價格也不菲。匙吻鱘作為觀賞魚出售,在我國的價格,體長5厘米每尾10元,體長15厘米每尾為25-30元,體長50厘米每尾為50-60元。
綜合匙吻鱘以上的優點, 開發匙吻鱘對我國淡水養魚品種的結構調整,推進大、中型水面養魚利用和提高淡水養魚經濟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最后請注意在開發新品種養殖前,一定要先做市場調查,搜集養殖技術資料,最好能找到技術依托,制定出較詳細的養殖計劃。通過小試后,有了一定的經驗,再擴大規模。
二.搭配
采用多品種混養是我國池塘養魚重要特點之一,也是提高池塘魚產量和養殖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
混養可以合理利用餌料資源和水體資源,可以發揮養殖魚類之間的互利作用,可提高產量降低成本取得更可觀的經濟效益。這是“綜合利用水體、合理配置生物結構、優化組合經濟成份,實現良性循環。”重要一步。
在確定混養品種和比例時,要根據魚類的生物學特性合理配置,科學設計各種放養魚類的比例。
池塘天然餌料生物提供鰱鳙等濾食性(食水魚)魚類的魚產量,其高限為400公斤左右。大幅度提高魚產量應靠加大吞食(吃食魚)魚類的放養比例、提高飼料質量和強化增氧措施。
1.鰱鳙魚:鰱鳙魚貯量300kg/畝以上,鰱鳙最適比例為4~5∶1;
鰱鳙魚貯量200kg/畝以上,鰱鳙最適比例為3∶1;
鰱鳙魚貯量100~150kg/畝以上,鰱鳙最適比例為2∶1。
2.鰱鳙、羅非魚和白鯽:它們的混養比例取決于它們的濾食能力和攝食特點,鰱鳙濾食能力強于羅非魚和白鯽。但鰱鳙魚的吞食能力不及后者。因此羅非魚和白鯽的放養比例應低于鰱鳙,否則會抑制鰱鳙魚的生長。鰱鳙和羅非魚、白鯽的放養比例為2~3∶1。
3.草魚和鯉魚:這兩種魚的食性和棲息水層不同。所利用池塘的天然餌料也不同,但攝食人工餌料時草魚搶食能力比鯉魚強,因此主養草魚池塘可少放鯉魚,以充分利用底棲生物和人工殘餌。主養鯉魚池塘通常不和草魚。在有水草的池塘,視水草多少畝放可放體重100克左右的草魚種20~50尾,以控制水草叢生。主養草魚的池塘,視草成魚的產量可放養鯉魚種50~100尾。
4.青魚和鯉魚:都棲息于底層,食性也有一定的重疊。在主養青魚的池塘中只能放少量的鯉魚種,每畝不超過50尾。主養鯉魚的池塘一般不放養青魚。
5.鯉魚和鳙魚:這兩種魚的在食性也有重疊,它們在同一池塘中爭食水中大型浮游動物,因此,主養鯉魚池中少放鳙魚,以有效地利用小型浮游動物和控制輪蟲的生物量,避免導致缺氧。但鳙魚放養量只能控制為鯉魚的三分之一,否則將抑制鯉魚的生長。
三.放養量的計算
一般來講,在一定范圍放養密度與魚產量呈正相關;與出池規格呈負相關。當放養密度超過該范圍時,魚產量和出池規格都下降。
1.鯉魚:當年鯉魚夏花種放養密度一般為500~600尾(混養畝產可達400~500公斤)。一令鯉魚春片放養密度為每畝500尾左右(混養畝產可達700~800公斤)。當池塘條件好,飼料質量高、增氧設備完善的情況下畝放養量可達1000~1500尾(混養畝產可達1300~2000公斤)。
2.草魚:草魚的放養密度依以計劃產量而定,一般采取大、中、小混養(大規格草魚種500~700克/尾、中規格150~250克/尾、小規格20~50克/畝)。如混養畝產900~1000公斤,放養大規格草魚種80~100尾;中規格120尾;小規格200尾。
3.鰱鳙魚的放養密度為240~350尾左右。鰱鳙魚的比例視鳙魚的規格而定,一般鳙魚種規格較大,可以適當多放。鰱鳙比例控制在10%~15%。但不宜超過20%。
主養鰱鳙魚池塘以施肥為主,鰱鳙魚只以天然餌料為食,其畝產量可達113~417公斤。超過300公斤以上,大都采用輪捕輪放。
具體計算方法較多,一般采用計劃產量法。下面以畝產1000公斤的池塘為例說明放養量的計算方法。
第一步:根據魚池的條件,確定池塘的魚載量。合理分配各種魚的畝產量和確定出池規格。
主養鯉魚畝產1000公斤放養模式計算表
設計畝產1000公斤;其中:
花白鰱:選用花白鰱的濾食特性,凈化水質,在不使用有機肥的情況下,充分利用水體的天然餌料資源。提高產量和經濟效益。為提高花白鰱的出池規格產量設計的不宜過高。白鰱畝產設計為250公斤;花鰱畝產75公斤規格白鰱1公斤/尾;花鰱規格2公斤/尾;
澎澤鯽:主要考慮能充分利用殘餌,提高產量。畝產設計為20公斤。出池規格0.4公斤。
團頭魴:也是考慮充分利用殘餌,為提高出池規格產量也不宜計劃的過高。畝產設計為10公斤。出池規格0.35公斤。
大口鯰:為清除池中雜魚,減輕浮頭。按常規可放養少量的肉食性兇猛魚類。但要注意放養規格以不殘害放養魚種的為宜。畝產設計為5公斤,出池規格1.5公斤。
主養鯉魚:以缺額的產量計算。經計算畝產為640公斤,出池規格1.75公斤。
第二步:設計各種魚類的放養成活率
這里主要考慮放養誤差及魚病等造成尾數損失。這可根據歷年來的經驗確定。但也不能估計太低。
第三步:根據魚種的可得性和價格因素,確定放養規格。然后由計算機自行計算。
第四步:參照以往的經驗,反復修改。使其更加合理。
關于放養規格,可根據增重倍數推算。但增重倍數不易設計的過大。如果設計的過小,會加大投放量使放養成本增加。
最后計算畝投入成本和畝產值。(中國淡水養殖網)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