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方法
1、正確選址整個區內環境狀況優良,無工業污染、農藥污染和生活污染。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空氣清新、土壤無污染。鱷魚養殖基地的魚塘,土壤肥沃,環境衛生,空氣清新。
2、魚塘設施
(1).鱷魚采用土池塘養殖,總面積225畝,每口塘面積1-2畝,池底平坦,淤泥≤20CM,水深1--1.5米。魚塘四周有1米高圍墻,防止鱷魚外跑和外人進入。圍墻內水面與陸地面積比例約為1:1,有利于鱷魚生長。
(2).飼料魚(羅非魚、鰱、鳙)采用土池塘養殖,總面積165畝,每口塘面積8-10畝,池底平坦,淤泥≤20厘米,水深1.5--2米。
3、鱷魚品種選擇
飼養鱷魚主要品種是暹羅鱷、尼羅鱷、灣鱷。
4、清塘消毒魚塘干池曬底后,在放苗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調節水質。
5、水體監控
基地設質量控制工作小組,負責質量安全監控。特別是對基地養殖水域周圍環境實施嚴格的控制措施,基地質控小組人員須密切關注周圍農田噴灑農藥、水源、水質變化有否危害基地養殖生產,漁政、環保部門積極配合,一旦發現污染事故,及時采取補救處理措施,防止影響基地生產。我們委托廣東省漁業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對本基地水體及其周圍環境進行“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現狀評價報告”,報告結論認為:本基地的養殖用水水質符合《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的要求。
6、魚苗的選擇①選擇健康無病、經檢驗合格的自行繁殖培育或從泰國進口的鱷魚種苗進行放養。②選擇健康無病的羅非魚、鰱、鳙等種苗進行放養。
7、放養密度每畝投放體長30—100厘米(3—10公斤)的鱷魚苗200-300尾,飼料魚(羅非魚、鰱、鳙)放養密度按常規進行,實行捕大留小。
8、飼養方式
(1)
鱷魚全部投喂自行養殖、鮮活的飼料魚(羅非魚、鰱、鳙),魚塘定期注換新水。實行捕大留小,即是鱷魚達到每尾30公斤以上,則捕獲加工上市,未達到上市規格的則繼續分級養殖。
(2)
羅非魚、鰱、鳙的飼料以混合飼料、玉米、麥皮等為主,科學投喂,定期用生石灰、有益微生物菌和水質改良劑,配備增氧機、水泵增氧換水。實行捕大留小,即是達到飼料規格的捕獲提供給鱷魚作飼料,未達到規格的則繼續分級養殖。
9、日常管理措施
基地采用鱷魚全部投喂自行養殖、鮮活的飼料魚(羅非魚、鰱、鳙),統一投放飼料,統一管理的經營模式。我們負責對基地工作人員進行鱷魚健康養殖生產技術規程的培訓,提供技術指導服務,重點掌握水質調控、種苗選購、飼料使用、病害防治藥物使用等關鍵環節,日常管理措施有:
(1).定期監測養殖用水質,其中水源水質每隔10天檢測一次,養殖池水質每隔15天檢測一次,采用
標準,要求PH值7—8.5,透明度30CM左右,溶氧4MG/L以上。本基地水質經廣東省漁業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在進水口和池塘內抽樣檢驗,檢測的12個項目,包括色、臭、味,總大腸菌群,汞,鎘,鉛,鉻,砷,銅,氟化物,石油類,六六六,滴滴滴等,全部符合《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的要求。
(2).生產人員應堅持做好《水產養殖生產記錄》,記載養殖種類、苗種來源及生長情況、飼料來源及投喂情況、水質變化等內容,制定科學養殖計劃,促進養殖對象健康生長。
(3).正確使用漁用飼料、飼料添加劑和水產養殖用藥。鱷魚全部投喂本基地養殖的鮮活羅非魚、鰱、鳙,按鱷魚類各生長階段所需量進行合理均勻投放,做到每天觀察鱷魚活動情況,水質變化情況,以及天氣好壞靈活確定每天投放飼料量,做到鱷魚吃好,不浪費為準,禁止投放變質魚肉,;本基地的羅非魚、鰱、鳙養殖禁止使用“三無”飼料、飼料添加劑產品。防止飼料變質、過期;不使用違禁藥物用于魚病防治。病害防治采取“以防為主,防治結合”方針,以生物制劑為主,減少化學藥物使用,預防魚病綜合措施包括:①選擇健康無病、經檢驗合格的自行繁殖培育或從泰國進口的鱷魚種苗進行放養。②選擇健康無病的羅非魚、鰱、鳙等種苗進行放養。魚苗下池前先消毒除菌;選用優質飼料;定期用光合細菌、水質改良劑等生物制劑調控水質。
同時,采用不斷注換新水和循環用水,即對鱷魚塘進行不斷注換新水,保證池水清新,同時將鱷魚塘之舊水排放到飼養羅非魚、鰱、鳙的魚塘,充分利用鱷魚塘之養殖廢水,確保生態平衡、環境衛生。
(4).注重保溫越冬
鱷魚不耐寒,當水溫降到15℃時,就停止活動。我們在冬季寒冷天氣時,用薄膜覆蓋鱷魚池,并從深井取水溫較高的水注入池塘,確保鱷魚及其它魚類安全越冬,同時增加鱷魚活躍,開口吃料,使其在冬季也能生長發育。
南方漁網編輯:陳珍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