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魚病的發生,大都是由于水質不良,飼養管理不當或魚體防御能力弱而引起的。因此在良好的水質和科學管理的前提下,魚病的預防方法,主要是從控制病原和增強魚體抗病力兩方面進行。
一、控制和消滅病原體、切斷傳播途徑
1、使用無污染水源。
水源條件:要求水量充足、清潔、不帶病原生物以及人為污染等有毒物質,水的物理和化學特性要符合國家漁業水質標準,適合養殖魚類的生活要求。
注排水系統:要求注水排水渠道分開,單注單排,避免互相污染;在工業污染和市政污染水排放地帶建立的養殖場,在設計中應考慮修建蓄水池,水源經沉淀凈化或必要的消毒后再灌入池塘中,這樣就能防止病原從水源中帶入和免遭污染。
水源的凈化與消毒:一是總進水口加密網(40目)過濾、避免野雜魚和敵害生物進入魚池;二是在蓄水池進行水源消毒。根據水源中存在的病原體和敵害生物,可選擇以下方法中的任何一種進行消毒:(1)用25-30PPM生石灰全池潑灑;(2)用1PPM漂白粉(含有效氯25%以上)全池潑灑;(3)用0.5PPM敵百蟲(90%的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4)用0.1PPM富氯全池潑灑;(5)用0.3PPM魚蟲清2號全池潑灑。
二、實施消毒措施
1、池塘消毒每年冬天最好清除池塘過厚淤泥,在放魚種前10-15天進行藥物清塘。常用藥物及用量一般為:生石灰每畝75公斤,漂白粉每畝4-5公斤,1米水深時生石灰用量為每畝200公斤,漂白粉每畝12.5公斤(注:不能用鋁盆或鐵桶加水溶解、稀釋)。
2.魚種消毒苗種放養前,必須先進行消毒,以防魚種帶病下塘。一般采用藥浴,常用藥物用量及藥浴時間有:3-5%的食鹽水2-3分鐘;15-20PPM的高錳酸鉀5-10分鐘;15-20PPM的漂白粉溶液5-10分鐘;2%的食鹽、2%的晶體敵百蟲和5PPM的孔雀石混合液1-2分鐘。藥浴的濃度和時間,須根據不同的養殖品種、個體大小和水溫靈活掌握。(如水溫高時,用藥量可少些,浸泡時間要縮短。反之,當水溫低時,用藥量要增加,浸洗時間可適當延長)。苗種消毒操作時動作要輕快,防止魚體受到損傷,一次藥浴的數量不宜太多,藥浴后將剩余液一同倒進池塘內。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