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chǎn)門戶網(wǎng)報道草魚出血病的防治
1、每50千克存塘魚(或萬尾魚種)每次用大黃150克,黃柏100克,黃芩100克,地榆100克,生石膏粉碾成粉末混合制成藥餌投喂,每天1次,連喂5天。
2、每畝水體用大青葉、貫眾各300克;板蘭根、白花蛇舌草各200克,先碾粉,然后用10千克開水浸泡4-6小時,兌水全塘潑灑,并按每50千克魚種用此藥加黃連、地榆、金銀花、連翹各100克拌5-10千克麥麩或鮮嫩青草制成藥餌投喂,每天1次,連喂3天為1療程。
草魚爛鰓病的防治
1、每畝水體用香煙10包(或干煙葉300克),用2千克開水浸泡4小時左右,兌水全塘潑灑,嚴重者連用2次。
2、每畝水體用菜油750克、生姜250克,先將菜油放入鍋里燒熱,然后再把切成碎片的生姜倒入油鍋里煮沸20分鐘,隨即撈出,裝入桶中,沖進適量水,再拌油攪拌,使其充分混合,配成速效藥,然后潑入全塘,每天1次,連用2次即可。
3、烏桕鮮葉4千克(或干粉1千克)用20克20%的生石灰水浸泡,并煮沸10分鐘,然后全塘潑灑,使塘每立方米水體含烏桕葉6.5克。
赤皮病的防治
1、每畝水體先用生石灰30千克于先天兌水全塘潑灑,第2天用苦楝果5千克,先碾碎煎汁煮沸半小時,然后兌水全塘潑灑,發(fā)病嚴重時連用2次(此法也可治腸炎病并發(fā)癥)。
2、每50千克存塘草魚用地錦草、石菖蒲、辣蓼草各300克,苦楝樹皮100克,煎水(煮沸半小時)后配成藥餌喂魚,1天1次,連用3次。接著每畝用生石灰30千克、揚塵灰5千克、人尿50千克,兌水300千克混合碾解全塘潑灑或五倍子2-4克/立方米煮汁,兌水全塘潑灑。
腸炎病的防治
1、每50千克魚每天用鮮辣蓼2.5千克、地錦草1千克(或干粉150-200克)切碎加水煮沸半小時,然后成藥餌投喂,每天1次,連用4天。
2、每50千克存塘魚每天用鮮菖蒲3-4千克,馬齒莧2.5千克,大蒜頭1.5千克,切碎搗汁加食鹽500克,成藥餌投喂,每天1次,連用3次。
3、每50千克魚每天用車前草、鐵馬鞭、樟樹葉各500克加水煮沸30分鐘,制成藥餌投喂,每天1次,連用4天。
草魚三大病并發(fā)的防治
1、每50千克魚每天用鮮律草2-3千克,粉碎成漿摻入面粉0.5千克制成膏狀餌投喂,每天1次,連用4次。
2、每畝水體用辣椒粉500克、生姜100克切片,加水2千克煮成藥湯,全塘潑灑,連用3天。
3、每50千克存塘魚用大黃、黃柏、黃芩各50克,生桅子、大蒜各25克,碾成粉末,制成膏狀餌投喂,每天1次,連用4天。或先將大黃、黃柏、黃芩粉碎,然后取生桅子、大蒜與三黃粉共碾成不規(guī)則碎粒,在60℃以下充分干燥,再碾成粉末,備用。
4、外用每立方米水體用煙葉0.3-0.5克,用開水浸泡12小時后兌水全塘潑灑,連用2次。內(nèi)服每50千克魚用鐵莧菜、地錦草鮮草各1千克(或干粉各300克),菖蒲、辣蓼草各0.6千克(或干粉各200克)加水煮沸20分鐘,然后制成膏狀餌投喂,每天1次,連喂4天。
白頭白嘴病的防治
1、每畝水體用苦楝枝葉80千克,切碎煎汁,加生石灰40千克,兌水全塘潑灑。
2、每立方米水體用2-4克五倍子全塘潑灑,連用2次。
3、每立方米水體用烏蘞鮮草5-7克和硼砂2克,將鮮草搗成汁漿拌入硼砂,兌水全塘潑灑,連用3天。
白皮病的防治
1、每畝水體用號桐桿5千克搗爛洗汁與生石灰25千克調(diào)水全塘潑灑。
2、每畝水體用魚腥草、海金砂、青木香鮮草各5千克(或干品各1.5千克)切碎煮水加食鹽5千克全塘潑灑。
3、每立方米水體用五倍子2-4克煎水后全塘潑灑,連用2次。
腐皮病的防治
1、每畝水體用苦參2千克加水10千克煮沸30分鐘全塘潑灑。
中華蚤、錨頭鳋病的防治
1、每畝水體用松樹葉20-25千克搗爛浸汁全塘潑灑。
2、每畝水體用苦楝樹枝葉30-50千克切碎浸入50千克人尿1天后兌水全塘潑灑。
3、每畝水體用馬尾松、苦楝樹枝各10-15千克切碎煮水全塘潑灑。
水霉病的防治
1、外用:每畝水體用菖蒲、辣蓼草各3-5千克,食鹽0.5-1千克,加人尿5-10千克,全塘潑灑。再內(nèi)服:每50千克魚每天用生姜150克,食鹽0.5克,白酒150毫升,碾碎制成藥餌投喂,每天1次,連用3天。
車輪蟲病的防治
1、每畝水體用苦楝樹枝葉30千克,煎水連渣全塘潑灑。
2、每畝水體用韭菜2-6千克,搗爛后加食鹽0.5-1千克加水混合均勻,全塘潑灑。
小瓜蟲病的防治
1、每畝水體用干辣椒粉0.5-1千克,生姜片(鮮品)1-2千克加適量水煎沸后全塘潑灑,每天1次,連用2次。
魚鰓病的防治
1、每畝水體用樟樹葉15-25千克搗爛連渣兌水全塘潑灑。
2、每畝水體用苦楝果7-15千克搗爛煎水加紅藥水1-2千克,全塘潑灑。
編輯:龍斌
免責(zé)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nèi)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并未經(jīng)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