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化肥養草魚:
化肥可以培肥水質,促進魚類餌料生物的大量繁殖。還具有肥效高、見效快的特點。如一斤素相當85斤大糞,在陽光充足,光合作用強的高溫季節,施用化肥,一天就可把水質培肥。因化肥不帶病菌,培肥的水質清新,所以魚類健壯少病,成活率高。化肥一般作追肥施用,除過磷酸鈣外,一般不宜做基肥施用。每畝日平均用尿素一斤左右,或碳磷銨3—5斤,并適當配合用磷、鉀肥或配合用小量糞肥、青草等有機肥,效果更好。施肥時逆水順風潑灑,并留出一定水面讓魚暫避。最好在晴天施用。
(二)草漿喂魚:
水花生、水葫蘆、水浮蓮是高產的水生植物。將其打漿后就可吸養魚苗、魚種或成魚。水花生在打漿過程中,要加草重千分之三的食鹽,并放置數小時后方可飼喂。飼喂時,每畝日平均為1000—1500斤。據試驗,大約25斤草漿,相當于一斤黃豆,40斤草漿可增魚一斤。投喂時采取少量多次均勻潑灑。
(三)浮萍喂魚:
小青萍、紫萍等是草、鳊魚的主要餌料。浮萍撈起后,用每立方米水含9克漂白粉的溶液浸泡半小時后投喂,以防魚病的發生和傳播。
草魚“三病”的防治
所謂“三病”,是指草魚患細菌性的赤皮病、爛鰓病和腸炎病。當正值“三病”發病季節,應選用下列中草藥方劑防治,效果甚好。
①每立方米水體用大黃3克,每斤大黃先用03%氨水20斤浸泡12小時;或五倍于4克,加水4倍煮沸20分鐘。任選其中一種全池潑灑,連續三天,可防治細菌性爛鰓病。
②大蒜頭1斤,剝皮搗爛,加食鹽3兩,拌麥皮或米糠5斤,用地瓜粉等粘和陰干成藥面,可供每百斤池魚內服治腸炎病。連續三天。
③每畝用鮮烏柏汁10斤、苦楝枝10斤、鹽膚木枝葉20斤、白背梧桐葉10斤,一起搗爛浸入尿中12小時后全池潑灑2—3次,可治赤皮、爛鰓病。
④地錦草、旱蓮草、苦辣蓼,每百斤魚各用干藥半斤或鮮草25斤,磨粉或煎汁粘拌制成藥餌投喂,連服三天,可治腸炎、爛鰓病。
⑤地錦草、鐵莧菜,水辣蓼,每百斤魚各用干藥半斤研粉粘制成藥餌,內服三天,能治“三病”。
⑥烏柏葉5斤、算盤木8斤、水炭母5斤、苦楝3斤(每百斤魚用量),均水鮮藥。煎汁粘成干藥餌,連服三天可防治草魚“三病”。
南方漁網編輯:陳珍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