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越冬期間養殖淡水魚,要注意防治豎鱗病。
發病癥狀:病魚體表粗糙,多數在尾部的部分鱗片象松球似地向外張開。而鱗片基部的鱗囊水腫,其內部積聚有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滲出液,以致鱗片豎起,伴有表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脹等癥狀。病情嚴重的,鰭的基部充血,鰭有腐爛的現象。病魚游動遲鈍,呼吸困難,身體倒掛,腹部向上,2-3天后即死亡。
病原與流行:豎鱗病的病原體是水型點狀假單胞菌。此菌是水體中的常在菌,當水質惡化或者魚體受傷時,養殖魚類就能感染此菌。此病主要危害鯉魚、鯽魚和金魚、草魚、鰱魚等品種。發病范圍廣,從魚種到幼魚均有發生。流行于冬末春初,適宜低溫。
預防措施:人工撈捕、運輸、放養等操作的過程中要避免魚體受傷;保持養殖水體的水質清新。
治療:①用3%食鹽水溶液浸洗魚體10-15分鐘;②用5ppm硫酸銅、2ppm硫酸亞鐵和10ppm漂白粉混合液浸洗魚體5—10分鐘;③每千克魚用磺胺二甲氧嘧啶100~200mg投喂,連續投喂4~5天。
南方漁網編輯:陳珍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