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魚種放養工作看起來十分簡單,但若在具體操作的各環節中措施不當,就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失。據筆者體會,做放養工作前主要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根據水域情況及餌料源確定放養魚種品種,規格及數量。
若養魚水域是標準魚池或3.3公頃(50畝)以內的小山塘,只要有水源,水質優良,適宜飼養各種魚的餌料充足,則以主養兼搭配魚為主。搭配混養的原則是選擇不同食性、不同活動水層的魚,同時也要考慮池塘的具體條件來決定。若養魚水域是大水面,如湖泊、水庫等,根據經驗,主要以放養花白鰱、草魚、團頭魴、鯉魚等魚種為好。以花白鰱為主的,放養的魚種規格要大,一般每公斤20尾左右。各種水域要放多少魚種,應由水體中浮游生物,底棲動物、水草等各種天然餌料數量的多少及購買餌料的資金、管理水平等各種因素綜合權衡確定。也可根據近幾年所養水域放養數量、規格及起水時的規格來確定,若起水時魚的規格較大,比商品規格大許多,則第二年的放養數量可多些,反之,放養數量可減少些。目前許多養殖戶只圖數量不求質量,起水時魚的規格達不到市場的要求,結果價格低,經濟效益差。
2、根據水面的大小,確定消毒和肥水措施。
若是小水面,如標準魚池,每年均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進行定期消毒,一般根據水體肥瘦確定消毒時間間隔的長短,以保證魚種放養時能夠有良好的水質。若是大水面,因放養密度相對較稀,魚不易發病,可不消毒也可不肥水,但是對投飼要求比較高。
3、魚種起運前應在網箱或網圍(欄)中暫養幾天。
因為在運輸途中魚種密度高,運輸之前若不進行暫養,會造成魚種在運輸過程中表現不安及排放大量糞便,惡化水質,如果遇到運輸時間較長的情況下,有可能會大量死亡。
4、選擇良好天氣運魚種。
運輸時的溫度對魚種影響很大,溫度過高時,魚種活躍,耗氧量大,易造成缺氧死亡;溫度宜在5-20℃之間,溫度較高而不得不運時,可以適當用冰塊降低水溫,并充氧運輸。
5、魚體消毒。
特別是經過較長時間運輸的魚種一定要消毒,可用3%-5%的食鹽水浸浴10分鐘再下水。對于大水面放養的,因水質一般來講是比較好的,很多技術人員不消毒就放養,其實為了預防病菌感染,最好消毒。消毒的目的是防止帶入新的病原體和防止因魚體受傷而感染。
6、起捕、運輸和投放要細心。
在起捕、運輸、投放等環節,操作要輕緩,以免魚體受傷。而一旦發現有魚受傷,則應該將其取出來,避免往后運輸或者放養之后帶來的損失。
南方漁網編輯: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