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1、徹底清淤消毒 魚種放養前必須清除池塘過剩的淤泥,然后再對池塘進行消毒或曝曬,改善水質和底質條件。
2、推廣生態養殖 減少魚苗放養密度,降低養殖產量,提高水產品品質。加大科學宣傳力度,提高養殖水平,加強魚病監控,實行憑處方購藥、用藥,推廣使用無拮抗、無毒性、無殘留的漁藥,減少因藥物殘留而造成養殖池塘污染。
3、改變投飼方式 為減少殘餌對池塘水體的污染程度,在養殖過程中應提倡、推廣使用優質配合顆粒飼料,并搭設食場、食臺,采用自動噴料機投喂,以提高飼料質量和利用率。
4、營造人工濕地,進行生物修復根據養殖單位自身情況,將部分養殖池塘放棄養殖功能,改造成人工濕地。池底種植蘆葦、蒲草等,池中放養菱、睡蓮、浮萍等植物,形成一個獨特的動植物生態系統環境。養殖污水中的不溶性有機物通過濕地的沉淀、過濾作用,可以很快地被截留,進而被微生物利用;污水中可溶性有機物則通過植物根系的吸附、吸收與生物代謝降解而被分解去除;污水中的無機氮和磷,作為植物生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營養元素,直接被濕地中的植物吸收利用。通過定期收割濕地植物而將池塘中的有機物質從養殖系統中去除。
5、利用微生物修復 (1)投喂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桿菌等,以改善養殖對象腸道微生物菌群,提高其消化率和機體免疫力。(2)直接向水體中投放光合細菌、芽孢菌、硝化細菌等,將水體或底泥中的有機物、氨氮、亞硝酸鹽等分解吸收,轉化為有益或無害物質,以改善池塘水質和底質。
6、使用增氧機械 讓池水溶氧分布均勻,使池底表層處于氧化狀態。
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