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隨著鱘魚養殖的蓬勃興起,商品鱘魚的價格不斷下跌,利潤空間越來越小。提高鱘魚苗種成活率,是鱘魚養殖增加利潤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南方養殖鱘魚,一般都需要經過南移馴化,這對養殖場地的生態條件、養殖設施及基本操作管理都有特殊的要求。下面筆者根據近幾年養殖鱘魚的教訓和經驗,談一談鱘魚苗種培育階段的一些技術要點。
水質要求
鱘魚苗種培育對水質的基本要求為:pH為6·5—8·0,溶解氧大于6·0毫克/升,總鐵含量小于0·8毫克/升,非離子氨小于0·02毫克/升,亞硝酸氮小于0·05毫克/升。各養殖場應根據自己水源的狀況,對照以上鱘魚對水質的基本要求,將水質作適當處理。水源為井水的,應主要監測總鐵含量是否超標;水源為江河水的,特別是有污染源的江河水,應主要監測懸浮物和氨氮含量是否超標;水源為溪流水的,應主要監測pH值是否過低;如有超標,井水和江河水可用曝氣加石英砂過濾得到很好處理;偏酸性的溪流水可用生石灰來調節pH。
生產設施
新建鱘魚苗種培育池一般要求建成流水養魚池,池的面積為0·5—2平方米,池深為0·8—1·0米,池形為圓形,池底為鍋狀,中間設排水口,以便排污;進水口設在池的上方,呈笛管狀。水花階段的培育池底部應光滑,如是水泥池底部應鋪瓷磚。如條件許可,池中可架設充氣增氧設施。
水花質量
水花質量是影響鱘魚苗種成活率的因素之一,因此,養殖業主在購進鱘魚水花時應把好水花質量關。質量好的水花脫膜后兩天應在水中上下游動活躍,長時間靜臥在水底成團的魚苗較少,這樣的鱘魚水花運輸成活率高,在培育過程中適應環境能力較強。
日常管理
1、放養密度:鱘魚水花在靜臥期至開口前期,一般流水養魚池放養密度為3000—5000尾/平方米,開口后可調至2000尾/平方米,隨著苗種規格的不斷長大,放養密度應及時調小。
2、排污:每天至少排污一次,在稚魚期可用細膠管虹吸法排污;在幼魚期可用流水自動排污。
3、換水:盡管培育池設計成流水池,但在苗種培育階段水流不可能開得很大,所以每天仍需換水一次,換水量為池水的三分之二。
4、投飼:各種鱘魚的開口餌料一般為水蚯蚓,用豐年蟲作開口餌料效果也較好。水蚯蚓在投喂前應用水沖洗干凈,再用呋喃唑酮(3ppm)或高錳酸鉀(10ppm)消毒后切碎投喂。投喂次數為6—8次/天,投喂量為魚體重的40%—50%。
5、水溫:鱘魚苗種培育的水溫最好控制在18—25℃。
常見疾病防治
1、氣泡病:該病主要癥狀為魚苗腹腔漲氣膨大,飄浮于水面做不規則運動,不會引起大規模死亡。治療方法為在水中潑灑食鹽,使池水成0·5%的濃度。
2、腸炎。褐饕Y狀為魚體發黑,離群獨游,解剖可見腸道和肛門充血,腸內無食物,不及時治療可引起大規模死亡。治療可用呋喃唑酮(每天每千克魚用10—20毫克)拌食投喂,連用3—5天。
3、紅嘴。褐饕Y狀為魚嘴部四周紅腫,吃食困難,極易引起死亡?捎绵胚錾承侨貪姙,使池水成1ppm濃度,效果較好。
4、爛尾。褐饕Y狀為病魚尾鰭靡爛,有時伴有胸鰭潰爛,感染率高,易死亡。治療可用呋喃唑酮全池潑灑,使池水成3ppm濃度!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