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秋鯉”是指秋季孵化繁殖的鯉魚。由于不是在自然繁殖季節中生產,所以魚苗培育也與其它家魚不同,應注意如下事項:
一、適時消毒魚塘由于秋季水溫較高,池塘過早或過遲消毒,都會影響魚苗的成活率。過早則敵害多,如水蜈蚣、水蠆、松藻蟲等自然繁殖很快,且專吃幼小魚苗;過遲則塘水毒素未消(即水未醒),魚花下塘后會被毒死,故一般在魚花落塘前4-6天消毒為宜。清塘時,茶麩、生石灰或漂白粉(強氯精)任選一種或混合使用:①瘦水塘或新塘用茶麩較好,每畝(塘底僅剩20厘米左右水深)20斤左右,先搗碎再浸泡1-2天,連渣帶汁全池均勻潑灑,約半小時后再用網在魚塘拉一遍,使全池藥性均勻。此法既能殺死雜魚、蛙卵、蝌蚪、螺類、蚌類,也可起到肥水的作用。②肥水塘或老塘最好用生石灰。如果池塘能放干水,則干塘后每畝用100斤生石灰溶化后全池潑灑,待第二天再注水。如不能干塘,則每畝水深1米用200-300 斤生石灰,溶水后全池潑灑,4-5天后放魚入塘。生石灰能殺死細菌、寄生蟲、雜魚、水生昆蟲、青泥苔等,對預防細菌性魚病及調節水質有積極作用。③如時間緊或塘水淺用漂白粉(或強氯精)也可起到預期效果。漂白粉以含有效氯30%為標準,每畝水深1米用30斤溶水后全池潑灑(強氯精則只需用6-8斤),第二天便可往魚塘放水,3-4天后放魚花,效果幾乎與生石灰同。
二、把好進水關高溫季節,雜魚、蛙類繁殖快,所以往消毒后的魚塘放水時,必須用密的過濾布扎好進水口,避免雜魚花或卵進入魚苗培育池內。每隔1-2小時清洗一次過濾布,防止阻塞。魚花落塘前,水位應控制在80-100厘米之間,如水位太淺,高溫季節水溫高(超過34℃),魚花容易暴死;太深,水質難控制。
三、培育好水質魚花落池前,要求水質清、爽、嫩,呈綠豆色,透明度以20厘米為宜。如毒塘后,塘水清澈見底,則宜投金剛菊或易腐爛的臭草漚水,以達增加浮游生物的目的,確保魚花落塘后有足夠的天然飼料。如塘水太肥,可適當增加活水,提高水位。
四、日常飼養管理魚花落池后(一般出苗后3-4天,再落培育池),第2天開始投喂蛋黃或豆漿,每萬尾魚苗用2只蛋黃或300克黃豆搗碎,每天分上、下午兩次投喂。蛋黃要用尼龍過濾布在盤中拌水捏成漿后,全池均勻噴灑。如此投喂3-4天后,改投混合料,其比例為黃豆30%、麥麩15%、玉米15%、花生麩40%。充分混合后,用粉碎機粉碎,每萬尾魚苗用2-3斤干粉,溶水后每天上、下午分兩次全池均勻潑灑。另外,由于水溫高飼料足,魚苗生長速度快,飼養一周之后,魚苗可能會浮頭。此種情況如處理不好,會造成全體窒息死亡,尤其是在暴風雨來臨之前的悶熱天氣,更應注意。預防措施如下:①魚苗池中有腐爛草渣應及時撈出。②清晨應早巡塘,一有異常,立即沖水或采取其它增氧措施。
五、防治病害秋鯉魚苗最大的天敵是水蜈蚣和水蠆,其每天吃食幼小的魚苗不計其數,這是秋鯉魚苗培育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可采取如下預防方法:除清塘后嚴格把好進水關外,魚花落塘前兩天用敵百蟲和煤油溶解并全池潑灑,每畝水深1米用0.5斤敵百蟲配0.5斤煤油,再拌2斤細砂,全池均勻潑灑,可達殺死上述敵害的目的。
魚苗經8-10天培育后,可長至5-6朝,這時可能出現車輪蟲病。癥狀是:行動遲緩,出現白嘴或鰓蓋腫大。如不及時采取措施,則整塘魚苗的成活率將明顯下降,甚至只有10%-20%。因此,待其長至6-7朝時,應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0.5:0.2ppm溶水后全池潑灑一次,可達預防病害的目的。如發現塘魚開始發病,應連續潑灑藥物二次(每天一次);也可在魚花下池后3-4天,取苦楝樹葉漚水(每畝水深1米用30-40公斤扎成捆漚水,放于池塘四角),也可達到防病目的。
秋鯉魚苗培育要把握好上述各環節,一般經20天左右的飼養管理便可達7-8朝的上市規格。
南方漁網編輯:胡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