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南方大口鯰是一種兇猛的肉食性魚類,喜歡捕食活魚,能夠吞食相當于自身體長2/3或自身體重1/3的魚類。在精養(yǎng)池中混養(yǎng)小規(guī)格的南方大口鯰,能夠起到抑制雜魚生長,增加養(yǎng)殖收益的作用。但在南方大口鯰苗種的規(guī)模化培育中,成活率往往極低。
剛孵化出膜的南方大口鯰水花完全靠自身的卵黃為營養(yǎng),經2天~3天吸收完卵黃囊的營養(yǎng)后開始攝食。此時,如果高密度暫養(yǎng)就會因為魚苗相互殘食而造成大量死亡。所以,一般的養(yǎng)殖方式是利用池塘培育浮游生物,將開口后的魚苗下土池培育,同時投放大量家魚水花下池供給南方大口鯰魚苗攝食。這樣的養(yǎng)殖方式不但成活率低,而且還需大量配套的家魚水花,過程繁雜,成本較高。為解決這一問題,經過筆者數年時間的探索,利用水泥池來培育南方大口鯰苗種,不但飼養(yǎng)密度大,成活率高,而且出池規(guī)格整齊,培育成本也相對較低。現將該技術介紹如下:
南方大口鯰水花剛出膜時為淺黃色,在其顏色未變黑之前,用虹吸法將同批次出膜的水花收集放入水泥池中暫養(yǎng),每平方米放10000尾。水泥池面積可大可小,幾平方米至數十平方米均可。以彩條布等不透水材料架設成臨時的池子亦可,池高不低于50厘米。水深保持在30厘米左右,利于觀察魚苗的活動情況。池上搭建遮陽物,避免強光照射。利用空氣壓縮機將空氣充入水泥池中,提供充足的溶氧。2天~3天后發(fā)現魚苗顏色加深變黑,出現明顯眼點,還能發(fā)現少數先開口的魚苗在吞食其它魚苗,即說明魚苗開始轉向攝食外源性營養(yǎng)。此時,必須立即收集浮游動物供其采食,也可將水蚯蚓切碎至2毫米~3毫米長,潑灑入池中供其采食。該魚苗有夜食性,夜晚活躍,攝食量大,因此,除早中晚各喂一餐外,夜晚需補充一至二次喂食。投食量不要太多,避免造成水質污染。投食技巧是白天沿池壁投喂,夜晚全池均勻潑灑。
定期更換池中老水并排污是保持水質的關鍵措施之一。換水時采用虹吸法將池底沉積的污物一并吸出,換水量為原池水的1/3~1/2,一次性將水換好。有些條件好的養(yǎng)殖場用不間斷流水取代空氣壓縮機增氧,雖然能夠保持水質清新和溶氧充足,但往往是因為長時間流水刺激而使魚苗易發(fā)生小瓜蟲病,造成嚴重的損失。因此,該方法不可取!魚苗長至1.5厘米~2.0厘米時要分池,每平方米放養(yǎng)1000尾~1500尾,水深可加至40厘米。此時投喂的水蚯蚓無需切碎,將水蚯蚓在盆中和水攪散,潑灑入池,魚苗即會搶食。吃剩的水蚯蚓會逐漸抱團聚集在一起,不會立即死亡,不會污染水質。但南方大口鯰魚苗不攝食抱團的水蚯蚓,因此,可將抱團的水蚯蚓收集起來,下次繼續(xù)投喂。
南方大口鯰苗種出池的最佳時期是全長5厘米~6厘米時。此時的苗種下塘后捕食能力較強,成活率較高。如果此時不下塘,繼續(xù)在水泥池中飼養(yǎng),則會因為該規(guī)格的苗種對水蚯蚓的攝食強度下降而互相殘食,大大降低成活率。值得一提的是,水泥池中培育的南方大口鯰苗種顏色較黑,不像池塘中培育的苗種顏色較淺。因此,養(yǎng)殖戶在購買南方大口鯰苗種時應從魚苗的外形特征來判斷苗種是否純正,而不是單從體色上做判斷。
在南方大口鯰苗種培育的全過程中,以水蚯蚓作為單一的營養(yǎng)源,完全取代開口餌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水蚯蚓作為一種魚苗開口的餌料,其營養(yǎng)非常的全面。干品含粗蛋白達62%,多種必需氨基酸含量達35%,是飼養(yǎng)多種水生動物的理想餌料。其來源廣泛,全國各地都不缺乏,城鎮(zhèn)近郊的排污溝,畜禽飼養(yǎng)場及屠宰場的廢水坑及皮革廠、糖廠、食品廠排放廢物的排污溝等處,天然水蚯蚓比較豐富,很容易采集到。因此,利用水蚯蚓培育南方大口鯰苗種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
南方漁網編輯:陳珍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