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為了盡快恢復災后水產養殖生產,彌補魚類苗種不足,可用秋繁魚苗培育魚種,供來年成魚養殖所需。現將其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一、親魚培育。水退后要抓緊時間進行魚池清整、消毒和親魚分塘。鰱、鳙親魚培育要施足基肥,適時追肥,潑灑豆餅漿;草魚和團頭魴親魚培育要投足青飼料,并輔以一定量的精飼料。培育期間通過加強水質調控,細喂精管等措施,促進親魚性腺發育。
二、產前準備。秋繁魚種水溫較高,技術難度大,必須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對繁殖全過程要周密計劃,如檢查親魚性腺發育情況和繁殖設備,選擇涼爽天氣,挑選經驗豐富的操作人員等。有條件的可用深井水調節水溫。
三、催產授精。草魚催產使用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鰱、鳙魚催產可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A型、B型混合激素,采取1次注射,注射后保持環境安靜。催產池前期保持微流水,發情前2~4h開始沖水刺激,6—10h拉網檢查,若輕壓雌親魚腹部有卵流出,即可進行人工授精。產后親魚可用金霉素軟膏涂抹外部創傷,并注射產后保健劑后立即還塘。
四、孵化管理。孵化用水要求清新無污染,需經40-50目篩絹網過濾,溶氧保持4mg/L以上,pH值7—8之間。容水200kg的孵化缸放受精卵40萬粒左右,孵化期間的流速,依據“高一低一高一低”的操作程序,使魚卵沖翻到缸中心附近。孵化用水如果劍水蚤等大型浮游動物過多時,每立方米可用90%晶體敵百蟲0.2—0.5g殺滅;魚卵提前破膜可用高錳酸鉀液處理。
五、魚苗裝運。當魚苗鰾充氣(見腰點)、卵黃囊基本消失,開口能攝食時即可出缸。魚苗用30cmx70cm的尼龍袋充氧裝運,每袋盛魚苗5萬尾左右。途中要防止高溫和陽光直射,并要注意調節水溫,使孵化缸、氧氣袋及池塘的水溫差不超過3℃。
六、烏子培育。培育池需事先清整、消毒,施足基肥,培養天然生物餌料,每畝放養魚苗3—5萬尾,魚苗下塘前在網箱內暫養,投喂1次熟蛋黃,以后視水質肥瘦情況,每天每畝用3kg黃豆磨成漿分3—4次潑灑,并注換新水,防止浮頭。經10d左右的培育,達到2cm的烏子時,可多拉幾次網進行鍛煉,即可分塘飼養。
七、魚種飼養。烏子通過早分塘,稀放精喂,當年可長成100cm左右的魚種。魚種培育每畝放養烏子3000—5000尾,主養和配養品種按常規混養比例確定。以草、鳊魚為主的池塘,盡量多投喂浮萍、水草或嫩旱草;以鰱、鳙魚為主的池塘,要追施有機肥和化肥,適當投喂豆餅、菜餅和棉餅等商品飼料,促進魚種快速生長。
南方漁網編輯: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