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主要用途
高效混合養魚技術俗稱“80:20”養魚技術,是指魚塘在捕撈收獲時,近80%的產量,由“高價值魚”組成;其他20%的產量,由被稱作“服務性魚”組成。該項技術可用于優質魚從魚苗到魚種或從魚種到商品魚的池塘養殖。目前,“80:20”養魚技術應用于鯽魚、團頭魴、草魚、羅非魚等品種養殖已取得明顯成效。“80:20”養魚技術較傳統混養方式的優越性,主要表現為:養殖品種市場價值高,飼料營養全面,餌料系數低,魚病少,養殖總成本低、利潤高等特點,各類魚塘均可采用該項技術。
二、技術要點
(一)養殖的基本方法
1.用標準方法準備魚塘。
2.用標準方法選定規格均勻的魚種放養到魚塘,使這些魚在收獲時的重量大致保持80%和20%的比例。
3.使用營養齊全、物理性狀好的顆粒飼料,按指定計劃表與方法投喂。
4.養殖結束時,一次收獲所有的魚,主養魚個體均可達到商品龜市場規格。
(二) 魚種放養要求
1.放養時優先選用未繁殖過的純系魚種。
2.要選擇體格健壯、無病、規格均勻的魚種。
3.要選用在一定養殖周期內能達到市場規格的平均放養體重。
4.在水溫達到16℃以前,將魚種放養到準備好的池塘。
5.在魚種放養前,除了食鹽外,不對健康魚種使用任何藥物或化學藥品。
6.操作過程中應避免對魚造成各種不良刺激。
(三)飼料及其投喂
飼料的營養質量與物理性狀是“80:20”池塘養魚技術能否達到生產與經濟目標的關鍵。飼料營養質量是指能滿足魚的所有營養要求;飼料物理性狀是指外形新鮮、干凈、牢固,在水中能穩定10min以上。要使魚的生長和飼料系數得到平衡,每次投飼和每天投飼的最佳數量應為90%的飽食量。
(四)水質管理與魚類健康管理
水質管理包括池塘水源水質以及影響水質的池塘底泥和周圍環境質量等因素。當水質太差時,要采取充氧或換水措施。在養殖管理上要求魚種質量好、不帶病,還要求池塘水質良好,飼料營養全面,以使魚類在整個生長期中不得病。
三、適用范圍
本技術適用于池塘優質魚類養殖。諸如鯽魚、鳊魚(團頭魴)、草魚、羅非魚、大口胭脂魚等品種:這些魚與鯉魚相比,價格高出50%以上。
四、預期效益
采用本技術可大幅度提高優質魚養殖產量與效益。以新疆“80:20”池塘養殖鯽魚為例,優質鯽魚平均單產超過400kg/畝,平均產值5000元/畝,利潤在1000元/畝以上。與養鯉相比,效益提高20%。該項技術的普及,將促進養殖結構優化和養殖效益的提高。
南方漁網編輯:王月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