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疾病的診斷依據
目前,尚難于做到通過檢測患病魚體的各項生理指標而對魚類疾病進行診斷,太多只能通過病魚的癥狀和顯微鏡檢查的結果作出確診。大致可以根據以下幾條原則進行魚病的診斷:
1.判斷是否由于病原體引起的疾病 有些魚類出現不正常的現象,并非是由于傳染性或者寄生性病原體引起的,可能是由于水體中溶氧量低導致的魚體缺氧,各種有毒物質導致的魚體中毒等。這些非病原體導致的魚體不正常或者死亡現象,通常都具有明顯不同的癥狀:
(1)因為飼養在同一水體的魚類受到來自環境的應激性刺激是大致相同的,魚體對相同應激性因子的反應也是相同的,因此,魚體表現出的癥狀比較相似,病理發展進程也比較一致。
(2)某些有毒物質引起魚類的慢性中毒外,非病原體引起的魚類疾病,往往會在短時間內出現大批魚類失常甚至死亡。
(3)查明患病原因后,立即采取適當措施,癥狀可能很快消除,通常都不需要進行長時間治療。
2.依據疾病發生的季節 因為各種病原體的繁殖和生長均需要適宜的溫度,而飼養水溫的變化與季節有關。所以,魚類疾病的發生大多具有明顯的季節性,適宜于低溫條件下繁殖與生長的病原體引起的疾病大多發生在冬季,而適宜于較高水溫的病原體引起的疾病大多發生在夏季。
3. 依據患病魚體的外部癥狀和游動狀況 雖然多種傳染性疾病均可以導致魚類出現相似的外部癥狀,但是,不同疾病的癥狀也具有不同之處,而且患有不同疾病的魚類也可能表現出特有的游泳狀態。如鰓部患病的魚類一般均會出現浮頭的現象,而當魚體上有寄生蟲寄生時,就會出現魚體擠擦和時而狂游的現象。
4.依據魚類的種類和發育階段 因為各種病原體對所寄生的對象具有選擇性,而處于不同發育階段的各種魚類由于其生長環境、形態特征和體內化學物質的組成等均有所不同,對不同病原體的感受性也不一樣。所以,鯽或者鯉的有些常見疾病,就不會在冷水魚的飼養過程中發生,有些疾病在幼魚中容易發生,而在成魚階段就不會出現了。
5.依據疾病發生的地區特征 由于不同地區的水源、地理環境、氣候條件以及微生態環境均有所不同,導致不同地區的病原區系也有所不同,對于某一地區特定的飼養條件而言,經常流行的疾病種類并不多,甚至只有l~2種,如果是當地從未發現過的疾病,患病魚也不是從外地引進的話,一般都可以不加考慮。
二、疾病的檢查與確診方法
1.檢查魚病的工具 對魚類的疾病進行檢查時,需要用到一些器具,可根據具體情況購置。一般而言,養殖規模較大的魚類養殖場和專門從事水產養殖技術研究與服務的機構和人員,均應配置解剖鏡和顯微鏡等,有條件的還應該配置部分常規的分離、培養病原菌的設備,以便解決準確判斷疑難病癥的問題。即使個體水產養殖業者,也應該準備一些常用的解剖器具,如放大鏡、解剖剪刀、解剖鑷子、解剖盤和溫度計等。
2.檢查魚病的方法 用于檢查疾病的魚類,最好是既具有典型的病癥又尚未死亡的魚體,死亡時間太久的魚體一般不適合用作疾病診斷的材料。
做魚體檢查時,可以按從頭到尾、先體外后體內的順序進行,發現異常的部位后,進一步檢查病原體。有些病原體因為個體較大,肉眼即可看見如錨頭鳋、魚鲺等,還有一些病原體個體較小,肉眼難以辨別,需要借助顯做鏡或者分離培養病原體,如車輪蟲和細菌、病毒性病原體。
(1)肉眼檢查 對魚體肉眼檢查的主要內容:①觀察魚體的體型,注意體型是瘦弱還是肥碩。體型瘦弱往往與慢性型疾病有關,而體型肥碩的魚體大多是患的急性型疾病;魚體腹部是否臌脹,如出現臌脹的現象應該查明臌脹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此外,還要觀察魚體是否有畸形。②觀察魚體的體色,注意體表的黏液是否過多,鱗片是否完整,機體有無充血、發炎、膿腫和潰瘍的現象出現,眼球是否突出,鰭條是否出現蛀蝕,肛門是否紅腫外突,體表是否有水霉,水泡或者大型寄生物等。③觀察鰓部,注意觀察鰓部的顏色是否正常,黏液是否增多,鰓絲是否出現缺損或者腐爛等。④解剖后觀察內臟,若是患病魚比較多,僅憑對魚體外部的檢查結果尚不能確診,就可以解剖1~2尾魚檢查內臟。解剖魚體的方法是:剪去魚體一側的腹壁,從腹腔中取出全部內臟,將肝胰臟、脾臟、腎臟、膽囊、鰾、腸等臟器逐個分離開,逐一檢查。注意肝胰臟有無淤血,消化道內有無餌料,腎臟的顏色是否正常,鰾壁上有無充血發紅,腹腔內有無腹水等。
(2)顯微鏡檢查 在肉眼觀察的基礎上,從體表和體內出現病癥的部位,用解剖刀和鑷子取少量組織或黏液,置于載玻片上,加1~2滴清水(從內部臟器上采取的樣品應該添加生理鹽水),蓋上蓋玻片,稍稍壓平,然后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特別應注意對肉眼觀察時有明顯病變癥狀的部位作重點檢查。顯微鏡檢查特別有助于對原生動物等微小的寄生蟲引起疾病的確診。
3. 確診 根據對魚體檢查的結果,結合各種疾病發生的基本規律,就基本上可以明確疾病發生原因而作出準確診斷了。需要注意的是,當從魚體上同時檢查出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病原體時,如果兩種病原體是同時感染的,即稱為并發癥,若是先后感染的兩種病原體,則將先感染的稱為原發性疾病,后感染的稱為繼發性疾病。對于并發癥的治療應該同時進行,或者選用對兩種病原體都有效的藥物進行治療。由于繼發性疾病大多是原發性疾病造成魚體損傷后發生的,對于這種狀況,應該找到主次矛盾后,依次進行治療。
對于癥狀明顯、病情單純的疾病,憑肉眼觀察即可作出準確的診斷。但是,對于癥狀不明顯,病情復雜的疾病,就需要作更詳細的檢查方可作出準確的診斷。當遇到這種情況時,應該委托當地水產研究部門的專業人員協助診斷。
當由于癥狀不明顯,無法作出準確診斷時,也可以根據經驗采用藥物邊治療,邊觀察,進行所謂試驗性治療,積累經驗。
南方漁網編輯:陳珍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