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為有效地恢復海洋資源,促進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萊州市自1994年開始,探索實施了以海蟄、日本對蝦和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為主要內容的海洋生態修復工程,不僅成為我國開展海洋漁業資源人工增殖時間最早、規模最大、效益最高的地區之一,而且取得了顯著成效。1994—2005年增殖放流十二年間,該市累計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共放流海蟄苗6.09億只,日本對蝦1.5億只,三疣梭子蟹1014.7萬只,回捕產值達2.4億元。據中國水產科學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和山東省捕撈站連續多年對放流品種進行的跟蹤調查顯示,海蟄放流投入產出比至少為1:30,日本對蝦投入產出比至少為1:10。持續大規模的增殖放流不僅促進了資源的回升和修復,提高了漁業產量,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放流品種以萊州灣的浮游生物為餌料,對海水起到了凈化作用,可有效避免海水富營養化問題發生,同時放流品種的豐收,有效地帶動了相關水產加工、交通運輸等產業的發展,具有明顯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