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秋季是名優魚類催肥促長的大好時機,養殖戶務必加強水質管理、科學投飼、預防魚病、讓魚類增肉長膘,力爭在元旦以后多數能達到上市規格,以增產增收。現將育肥期間應抓好的幾項關鍵技術介紹如下:
一、科學投飼是催肥促長的基礎。
1、鱖魚是兇猛的肉食性魚類,愛吃鮮活的土鯪、野鯪、白鰱、鯉、鯽、麥穗魚等多種低值魚,一般這些飼料魚體長應為鱖魚體長的三分之一左右,太小則難以吃飽,以免刺傷咽喉。每天投放量為其體重8%—10%左右,每天投一次,不宜幾天并在一起投,以免造成時饑時飽的現象發生。2、加洲鱸是雜食性魚類,如投放新鮮的野雜魚,宜將飼料魚切成小塊或絞成肉漿混入花生麩、豆餅粉、玉米粉內一起投喂,一般每天分上午10時、下午5時兩次投入魚塘四角及中央,日投率5%—7%。3、尖吻鱸以食冰鮮小雜魚為主,日投喂量為其體重的6%—8%,通過一段時間的馴食,也可攝食專門的人工配合飼料。4、鰻魚是主要攝食含蛋白質40%以上的人工配合飼料,每百公斤粉劑飼料用130公斤清水加5—7公斤魚油,放入攪拌機內攪拌成具有一定粘性和彈性的食物團后投入食臺內,每百公斤鰻魚每餐用料2—3公斤。另外,投飼還要根據天氣陰晴、水溫高低、魚類食欲盛衰適當增減,以提高飼料的利用率和魚類的生長率。
二、調控好水質是催肥促長的前提。當池水中全日溶氧量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時,比溶氧為2毫克/升時魚類消化吸收率提高了2倍。但如果水質較肥,池水中浮游生物(主要是藻類)十分豐富,這些藻類在夜間和早上日出前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在一日中的這段時間內溶氧最低。這常使許多名優魚類急游水面,消耗大量體力,食欲不振,故有“一日浮頭三日不長”的現象。如不及時加水換水,調節好水質,魚類的抗病力將減弱,很快就會患病死亡。因此在早上或夜間,先排掉塘水的三分之一,再把新鮮水換入,使水深提高到2米以上,使池水透明度達到40厘米。另外,養鰻池用0·5ppm敵百蟲;鱖魚池、鱸魚池用0·5ppm硫酸銅加0·2ppm硫酸亞鐵混合劑進行池水消毒,既可殺死浮游生物,又能達到凈化水質,防治魚病的目的。
三、分級輪養,捕大留小是催肥促長的必要條件。多種名優魚類,經過8個月以上飼養,有的尾重750克以上,有的500克,也有300克左右,大小不一,如不及時捕大留小,則不僅使載魚量增大,使之超過負荷能力,且大魚與小魚爭奪飼料,使小魚不能長大,因此要定期進行一次捕撈,把尾重500克以上、適銷對路的商品魚捕捉上市,再補放小規格的魚類,實行反季節跨年度養魚,既可充分利用水面,又能在冬春季淡季時大量上市,提高經濟效益。許多農戶認為,入冬以后天氣漸冷,多數魚類停止生長,于是把大小魚一網打盡,全部上市,這是很不科學的。如鱖魚、加洲鱸、鰻魚等適溫范圍很廣,水溫在10℃以內仍會覓食生長,僅是長速減緩一些罷了。因此還是捕大留小為好,將小規格的魚類采取并塘養殖,加強管理,做好投飼工作,實行反季節養殖,爭取今冬明春均勻上市,以確保增產增收。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