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繁殖 黃鱔在生理上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就是雌雄同體和性逆轉,即在沒有外加因素的情況下,黃鱔能自身由雌性漸變為雄性。也就是說從胚胎期到性成熟都是雌性,雌鱔產卵后,卵巢漸變為精巢。以后終生以雄性存在。
黃鱔在一年內只有一個產卵季節,于自然條件下屬一年一次產卵類型。黃鱔的生殖季節約在4月~9月,盛期6月~8月。湖北8月份進入黃鱔繁殖旺期,廣東約提前半個月進入繁殖旺期。
黃鱔懷卵量少,絕對懷卵量一般為300粒~800粒。個體絕對懷卵量隨體長而增加,全長20厘米左右時,懷卵量約200粒~400粒;全長50厘米左右時,約為500粒~1000粒。成熟的卵呈金黃色,比水的比重大,無粘性。卵徑為3.8毫米~4毫米之間,吸水膨脹后擴大到4毫米~5毫米,卵膜半透明,卵黃囊呈淡黃色,內有許多油球。
黃鱔的催產藥物采用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類似物A(LHRH-A),注射劑量視親魚大小而定,20克~60克的雌鱔每尾注射8微克~13微克,60克~250克的雌鱔每尾注射10微克~20微克。雄鱔在雌鱔注射后24小時再注射。
水溫在25℃左右時,約在給雌鱔注射后40小時,開始檢查,每隔3小時檢查一次。效應時間:48小時;80小時左右。檢查的方法:捉住黃鱔,用手觸摸其腹部,并由前向后移動,如感到鱔卵已經游離,則表明已排卵,應立即進行人工授精。此時精巢一般呈烏黑色。
黃鱔卵子的比重大于水,在自然情況下,受精卵靠雄鱔吐出泡沫浮于水面孵化出苗。人工繁殖時,由于無法得到這種使鱔卵不沉于水底的泡沫,受精率和孵化率較低,水質亦易惡化。可采用滴水孵化、基底鋪沙等方法,受精率和孵化率可大幅提高,但達不到自然狀況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這也說明了雄鱔所吐出來的用來懸浮受精卵孵化的泡沫有多種特殊功能。黃鱔的受精孵化在28℃~30℃的水溫條件下,時間為140天。
人工孵化 將完成受精的培養器皿置于通風光亮處靜水孵化約2小時,換水3次,并用吸管吸除花卵、未受精卵(孵化以后仍不見卵裂球者)。此期水溫在23℃~27℃之間,水霉活動猖獗,可采用孔雀石綠進行防治(2毫克/升用于魚卵的治療25分鐘~60分鐘)。在這里筆者推薦您使用一種室內滴水孵化、基底鋪細沙、可防水霉病且孵化率很高的一種孵化方式--流水孵化。其具體操作是:提前一天在洗凈的大號培養池的底部均勻鋪上一層經水洗淘、陽光曝曬的細沙,從水龍頭接出各級小管,用活動夾夾住皮管出水口,以控制水流滴速。將受精卵轉移到鋪有細沙的培養器皿中,打開水龍頭,調節活動夾至水滴速度為10滴/秒。這樣的水滴速度保持一天,第二天和第三天調至15滴~20滴/秒,第四天后調至30滴/秒,并根據情況適當增加滴度,直至孵出幼苗。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