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合理混養。此法不僅可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對于預防魚病也有較好的作用。因為不同魚類其魚體寄生物也不完全相同,某些寄生物只能寄生于某種寄主,別的魚類對其具有免疫力或不感病;祓B,個體魚類密度降低,接觸、傳染、感病的幾率也就相對降低。此外,混養不同食性的魚類,特別是混養雜食性魚類,如羅非魚,可把水中的有機碎屑和部分病原菌群蠶食掉,起到凈化水體的作用,從而減少魚病的發生幾率。
二、早放養。實行早放養魚苗,改春放為冬放或秋放魚種,使魚類提早適應環境。深秋、冬季水溫較低,魚類不易患病,待開春水溫回升后,立即開始飼喂,使魚體很快得到恢復,從而增強其抗病能力。
三、實行“四定”投飼!八亩ā蓖讹暭榷ㄙ|、定量、定時、定位投飼。
1、定質:投飼的飼料要新鮮,且營養成分齊全,不含有病原體或有毒物質,不腐爛變質。對于大而堅硬的飼料要進行發酵或浸泡磨碎后,再加工成適口的飼料投飼。
2、定量:根據魚體大小,不同魚的種類按量投飼。每天實際投飼量要根據不同季節、天氣變化、水質肥瘦程度等及魚的活動情況而靈活調整,一般以3~4小時內吃完量為宜。對于吃剩下的殘餌,最好及時撈出,以免留在池內腐爛發酵,敗壞水體。
3、定時:投飼要有固定的時間,如果每天投飼兩次,則最好選擇在上午8~9時、下午3~4時投飼。密養流水池的投飼原則是“少吃多餐”。每天可投飼3次或更多。
4、定位:投飼要有固定的場所,使魚類養成固定地點吃食的習慣,這樣既便于觀察魚類活動狀態、吃食情況,同時又便于清除殘料,而且在魚病流行季節又便于投藥,有利于提高魚病的防治效果。
四、及時施肥。施肥的作用主要是增加池水中的營養物質,使浮游生物迅速生長繁殖,為池魚提供充足的天然餌料和促進光合作用。如果施肥不得法,會導致池水水質惡化,使魚生病。因此,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追肥應遵循“少施、及時、勤施”的原則,且追肥應以發酵好的糞水或混合堆肥的漿汁為佳。
五、加強巡塘。養成每天早、午、晚巡塘的習慣,觀察魚類活動狀態、池水變化情況等,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如通過巡塘,及時發現魚病早期癥狀,及時檢查及診斷,可及時進行防治,控制病情發展。通過觀察水體變化情況,可及時追肥、換水或注入新水,保持池水肥、活、嫩、爽。
六、防魚體受傷。加強日常管理,注意細心操作,防止魚體受傷。主要應注意環境衛生,勤除池邊雜草,勤除敵害和中間寄主,及時撈除殘餌和死魚。定期清理及消毒食場。此外,拉網捕魚,進箱搬運時,要細心操作,以免魚體受傷而感染疾病。
南方漁網編輯: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