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看行動 魚病發生時,常伴隨著各種異常活動現象。池中魚類受到寄生蟲侵襲和刺激,往往出現不安狀態,如魚受到侵襲后,表現為上跳下竄,一時急劇狂游;魚類因農藥或工業廢水中毒時,也會出現興奮、跳躍和沖撞現象,而后進入麻痹階段。
二、看管理 魚病常與飼養管理不善有關。如投喂的飼料不新鮮或腐敗變質,就容易引起魚類腸炎病;施肥過量或肥料發酵不完全,會引起水質變化,從而引起“浮頭”甚至“泛塘”;水質較瘦,鉺料不足會引起萎癟病、跑馬病等;拉網使魚體受傷,容易引起白皮病和水霉病。
三、看體表 病魚尾柄以及腹部兩側有圓形或橢圓形紅斑,好象打了紅色印章,則為打印病;病變部位長著大量的棉絮狀菌絲,像一團團的白毛,則為水霉病;鱗片脫落,鰭條斷折,體表發炎、充血,為赤皮病。
四、看鰓部 如鰓絲末端腐爛,粘液較多,有時鰓蓋爛穿呈“透明天窗”,則為細菌性爛鰓病;如鰓片顏色比正常魚的鰓片顏色較白,略帶血紅色小點,則為鰓霉病。如果是口絲蟲、斜管蟲、車輪蟲等寄生蟲引起,則鰓片上粘液較多;而鰓絲腫大,鰓上有白色蟲體或孢囊,鰓蓋脹開,則為粘孢子等寄生蟲病。
五、看腸道 把腸道分成前、中、后三段置于盤中,輕輕地把腸道中的食物和糞便去掉,然后進行觀察。若發現腸道全部或部分充血呈紫紅色,粗細不勻,內有大量乳黃色的粘液,則為腸炎病;腸道內壁有灰白色小結病,周圍組織潰爛,甚至穿孔,則為球蟲病;病魚腹部腫大,腹腔內有白色帶狀寄生蟲,則為舌狀鰷蟲病。
南方漁網編輯:王月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