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細菌性疾病 氣候特點干旱無雨,各類水體水位偏低,水質較濃,加上氣溫較高,水體蒸發量大,細菌容易繁殖,水質呈惡化趨勢。因此,主要預防赤皮、爛鰓、腸炎、打印、豎鱗、白皮、癤瘡等病。應講究養殖水域環境衛生,加強水質管理,保持水質清新,定期用漂白粉、強力殺菌劑等殺菌藥物化水全地潑灑,一般每半月一次,也可在食場周圍掛藥簍,或用適量藥物拌餌投喂,都能起到調節水質,殺滅細菌的作用。
寄生性疾病 夏季是魚類生長的季節,也是各種寄生蟲類生長、繁殖的旺季。這時水中原蟲、蠕蟲、甲殼類等寄生物都可大量出現,井可寄生在各種魚、蟹的身體上,以吸取寄主的營養,導致魚蟹身體瘦弱或死亡。使魚類易患中華鳋、魚苗頭鳋孢子蟲、隱鞭蟲、小瓜蟲等疾病。對此一般用敵百蟲、CuSO4:FeSO4(5∶2)、滅蟲精等殺蟲藥物進行預防。方法是化水全地潑灑,或食場掛袋,或拌藥餌投喂。
其它(l)魚類暴發性出血病 池塘環境差,水質極度惡化的水域最易患此病。發病的魚類常表現為體色蒼白,游動無力,腹部膨脹,眼眶、鰭基、體側等部位點狀出血,肛門紅腫,此病來勢猛、傳染快,死亡率高。一般可用出血平、魚血散等藥物進行治療。 此病關鍵是要做好事前預防工作,通常采取魚種放養前清理池塘,除去淤泥,不施未經發酵的牲畜糞經常換水,平時多用生石灰、強水殺菌劑等辦法改良水體。
(2)泛塘 田水溫高,池中腐爛物質會加快分解,水中生物需氧量增大,特別是夏季暴雨前后,由于氣壓低,天氣悶熱.水中溶氧少,魚類會因缺氧而浮出水面,嚴重的會造成死亡。解決的辦法是加強水質調節,避免水質惡化,有增氧設備的可經常開機增氧,平時加強巡塘,以防萬一。
南方漁網編輯: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