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1、赤皮病。此病由細菌引起,從早春到嚴冬,終年可見。病魚癥狀表現為局部或大部充血、發炎,嚴重時鱗片脫落,呈塊狀紅斑,常與爛鰓、出血病并發。防治:用生石灰清塘,用漂白粉掛簍或每立方米水用1克漂白粉全池遍灑。患病嚴重的魚塘,間隔24小時,再潑灑漂白粉一次。
2、細菌性爛鰓病。此病常在秋冬季節發生,流行地區廣泛。病魚表現為魚體發黑,鰓絲腐爛發白,鰓蓋骨內表皮腐爛等。防治:用生石灰清塘,遍灑漂白粉。每立方米水用1克漂白粉潑灑全池,間隔24小時連續潑灑兩次,或者每立方米水用2克五倍子煎水全池潑灑。
3、傳染性出血病。此病全年都可發生,秋末冬初為發病高峰期。癥狀為肌肉全部發紅,腸內無物,腸道出血,發紅發紫。此病流行快,危害大。防治:取典型病魚的腎、脾、肝和肌肉組織剪碎,然后以10倍生理鹽水稀釋沉淀后取上層清液,按總量加入0.1%福爾馬林,再加雙抗(每毫升分別為800單位),再用32℃恒溫水浴滅活72小時,即成疫苗。每尾親魚注射0.3~0.5毫升,有明顯的防治效果。
4、細菌性腸炎病。此病常年流行,病魚肛門紅腫,腹部有血黃色粘液流出。防治:每立方米水用漂白粉1克全池遍灑。同時,每50公斤魚用大蒜頭250~500克磨成糊狀,與飼料拌和投喂,連喂6天。還可將青草用鹽水浸泡后投喂,同時全池遍灑漂白粉或五倍子。
5、水霉病。早春和晚冬是該病的流行季節。此病主要因拉網、轉運、操作不慎,使魚體鱗片脫落,皮膚損傷,水霉菌侵入而引起。防治:用5%的食鹽水,浸洗病魚3分鐘。每立方米水用五倍子2克煎汁和0.05克孔雀石綠全池潑灑。產卵親魚可用孔雀石綠、碘酒和重鉻酸鉀各5%涂抹傷口。
南方漁網編輯: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