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在高密度養殖的環境中,天然餌料很少,主要依靠人工餌料。但人工餌料的配制往往營養并不能滿足魚類的營養需要。可能某些營養不足而有些營養過剩,喂食這種營養不平衡的飼料不僅會影響魚類生長,使魚類體質下降,嚴重時還會引起魚病。所以應特別引起注意。下面就飼料中常見的營養問題分述如下。
一.蛋白質缺乏或過剩
蛋白質是魚類生長和維持生命活動必需的營養素,不但是構成魚體各組織的重要組成成份,而且還與酶和激素的組成和生理機能密切相關。
魚類從食物中攝取蛋白質,在消化道中水解成氨基酸,魚類吸收氨基酸用于合成魚體蛋白質或分解產生熱能,所以蛋白質不但是魚類合成蛋白質過程中的氨基酸供給源,而且還是能量來源。
魚類對蛋白質的需求量比畜禽高,如稚雞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為18%時即可滿足正常生長發育的需要,仔豬為15%,牛為13%;而幼魚對飼料中的蛋白質需要量一般為40~48%,成魚為28~33%。
飼喂蛋白質含量低或蛋白質的質量差(氨基酸組成不合理)的飼料,將直接影響到魚的生長速度和健康狀況。當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低于需要量時,魚類生長緩慢,蛋白質含量過低時,魚的增重停止甚至體重減輕,體質下降,抗病能力降低。另外蛋白質的組成不合理,魚類所需的(不能自身合成的)十種必需氨基酸攝取量不足時,魚的生長速度下降。
如果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超過需要量,魚體蛋白質的積蓄量幾乎不變,體重增加并不與飼料中蛋白質含量成正比。這不但造成了蛋白質的浪費。其蛋白質的代謝產物還污染水質。魚類有優先利用氨基酸提供能量的能力,其氨基酸的代謝產物主要以氨的形式排泄到水中,過量的蛋白質增加了氨的排泄量。據測定在高密度養殖的情況下,1公斤鯉魚一天排泄氨氮1500毫克、1公斤羅氏沼蝦一天排泄氨氮2100毫克;1公斤甲殼類每天排出的代謝廢物氨為1000毫克;水中氨的積累敗壞了水質,直接影響了池塘的生產力。
二.碳水化合物含量超標
飼料中的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不但可以提供熱量,而且還參與機體的許多代謝活動,并作為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和核酸的前體而被魚類利用。飼料中不能消化的纖維素可改善飼料的適口性和延長食物通過消化道的時間,促進腸道吸收。飼料中含有適量的碳水化合物可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
魚類對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率都不高。且飼料中的適宜含量也比畜禽低。一般認為雜食性魚類能很好地利用飼料的中碳水化合物,而肉食性魚類則很差。據報導,鯉魚成魚飼料中可消化碳水化合物的適宜含量為38~40%,草魚種為35~40%,團頭魴夏花為25~30%,青魚成魚為9.5~18.6%,鯪魚為24~26%。飼料中不能消化的纖維素的適宜含量鯉魚為12~14%,草魚為15%以下,團頭魴為12%,尼羅羅非魚為14.4%,肉食性魚類為4~8%。
在我國的魚用配合飼料中植物蛋白的用量較大,故碳水化合物含量過多的情況比較多見。飼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過高,會引起魚類糖代謝紊亂,造成內臟的脂肪積累,其病變主要部位是肝臟,大量的肝糖積累和脂肪侵潤,造成肝腫大,色澤變淡,外表有光澤,嚴重的脂肪肝還可引發肝病變,使肝臟失去正常機能,機體衰竭,最后導致死亡。
一般在高碳水化合物飼料中,增加膽堿、肌醇和維生素C的用量,可控制脂肪肝的發展。
三.脂肪含量不足或變質
飼料中所含的脂肪不能被魚類直接利用,必須在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后,才能被魚類吸收。脂肪主要生理作用是為魚類生命活動提供能源,同時為魚類提供必需脂肪酸(EFA)。魚類能充分利用脂肪,不能很好地利用碳水化合物,魚類常常利用消耗蛋白質的方式補充能源,因此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低融點)脂肪,提高飼料可消化能的含量,減少魚類蛋白質的能量消耗,可達到節約蛋白質的效果。
魚類飼料中的含脂量,因脂肪酸的種類和魚的品種、年齡、食性、水溫的不同而異。一般飼料中添加含高不飽合脂肪酸的魚油比添加含亞麻酸和亞油酸的植物油的用量更少。根據國外對鰻鱺和虹鱒兩種魚的研究,成魚在高溫季節及產卵前需要量為5%左右,鯉魚在高溫季節為5~10%,低溫季節最多5%。一般應用飼料中脂肪的含量在3~18%的范圍內。
魚飼料中應添加低融點脂肪,溫血動物的硬化脂不能使用。因這類脂肪的融點高,不易消化,如長期使用這種脂肪,會引發脂肪肝。
脂肪是十分容易氧化的物質,氧化變質的脂肪產生的醛、酮、酸對魚有毒,鯉魚攝食變質脂肪飼料,一個月后即可患瘦背病,虹鱒則引起貧血和肝病變。所以應引起足夠的注意。通常在飼料中添加足量的維生素E可以防止氧化脂肪對魚類的毒害。
四.維生素缺乏癥
魚類需要四種脂溶性維生素和十二種水溶性維生素。脂溶性維生素為:維生素A、D、E、K;水溶性維生素為:硫胺素(B1)、核黃素(B2)、吡哆醇(B6)、泛酸、煙酸、生物素(VH)、葉酸(BC)、氰鈷胺素(B12)、膽堿、肌醇、抗壞血酸(VC)、對氨基苯甲酸。
魚類對維生素的需要量因魚的種類和生長階段不同而有很大差別。魚類對維生素缺乏的反應相當慢,也就是說魚類能夠長時間地在完全沒有維生素攝入的情況下生存,而且各種魚類的維生素缺乏癥的癥狀也不完全相同。下面列出了鯉魚和斑點叉尾鮰兩種魚類的維生素缺乏癥的癥狀。
南方漁網編輯:陳珍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