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環境要求
建立綠色食品水產品的生產基地必須要科學選址,對土壤進行分析以確定是否適于進行養殖生產。池塘要避開有毒的化學污染地區或選擇能夠控制污染的地方。池塘環境條件的好壞直接影響魚類的生長。目前,有很多魚塘都是舊塘,要進行健康養殖就必須加以改造。清整池塘有三條:1、殺滅對魚苗有害的野雜魚和水生昆蟲;2、清除雜草,殺死塘水中和底泥中的細菌病原體、寄生蟲;3、加固塘基。清淤后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一般是帶水清塘,1米水深每畝可用150公斤生石灰或漂白粉5公斤加水化開,全池均勻潑灑。下藥時間選擇在晴天中午溫度較高時進行,這樣可提高清塘消毒的效果。注意選擇質優、塊輕的的塊狀生石灰,用量少且清塘效果好。
選苗放苗
1、魚苗的選擇注意考察魚苗場在魚卵孵化和魚苗培育的過程中不要使用殘留量較大、不符合健康養殖的藥物,如:孔雀石綠、氯霉素等。購買魚苗時我們應選擇在那些信譽好、技術過關的魚苗場。體質健壯的魚苗是飼養食用魚的重要物質基礎,具體鑒別指標如下:(1)規格大且整齊,頭小背厚,體色光亮,肌肉潤澤,無寄生蟲;(2)行動活潑,集群游泳,受驚時迅速成群潛入水底,搶食能力強;在容器中喜歡在水下活動,并逆水游泳;(3)不要選擇尖嘴鯇(頭尖尖的鯇仔),不要選擇肥仔鯇,一般長身的魚苗為好;選擇3寸的魚苗還要小心,若其肚有點脹,可剖開看看有沒有寄生蟲。
2、魚苗的放養放苗前對塘水進行消毒,一般是放1.2 -1.5 米水,然后用茶籽進行清塘消毒。其用量是25公斤/畝·米。5-6寸長的鯇魚苗,在水深1.5-1.8米的魚塘中,每畝可放養1000尾左右,而3寸長的鯇魚苗則放1200尾左右。這是由于3寸長的魚苗身較弱,容易死亡,要多放一些。投喂草料、配合飼料,魚苗一年可長至1.5 -2 斤。
魚種養成
以鯇魚為主養魚的模式在珠三角地區一般以每年養三造為好。第一造是從1月初放養至3、4月份,第二造是從4月份養至7、8月份,第三造是從8月份養至年尾。一般按照80:20法則放養,主養魚占80%。
投飼用藥
1、飼料選用符合綠色食品生產標準的配合飼料,其所含的飼料添加劑經魚食用后,在魚體中的殘留不得對人體產生危害,不能含有激素、喹乙醇、沙門氏菌等。青飼料的種植,允許使用豬、牛、羊、雞、鴨等禽畜的糞尿以及尿素、磷酸二銨,不允許使用其它肥料,最后一次施肥在捕獲前30天進行。投喂量多、質好(飼料系數低、沒變質)的配合飼料,是養魚高產穩定的重要措施。
科學的投料方法是使用投料機,投料機投料均勻,投喂的面積大,很容易引魚到水面搶食,提高飼料的利用率,使飼料系數降低。
2、藥物在魚病防治中,使用的漁藥必須是正規廠家生產,有生產許可證、批準文號、生產執行標準。用藥時必須對癥下藥,準確用量,嚴格按產品說明進行操作。
養殖管理
1、日常巡塘技術人員或管理人員堅持每天早晚巡塘,觀察水質狀況,根據天氣、水質、魚類活動等情況,判斷魚類浮頭、開機情況,魚發病或水質惡化及明采取措施,避免魚類夜間長時間浮頭。
2、清除污物每天早晨撈出池邊的草渣、剩草、死魚及其它垃圾,以免污染水質滋生細菌。
3、科學投飼按照“定質、定量、定時、定位”的四定原則科學投喂飼料,杜絕飼料散失直接造成水質污染的現象。
4、中午開機利用葉輪增氧機的攪水、曝氣作用,在無風或小風的高溫晴天中午開機使水體上下對流,消除上下水層的溶氧差、溫差,使底層的有害氣體逸出,消除氧債。若增氧動力和增氧機功率規格配置適宜,開機30-40 分鐘即可使水體完全混合,否則需增加開機時間才能達到目的。
5、定期換水根據水質變化情況,及時換水。水溫低于25℃時,每月加水1-2次,換水量在10-20 厘米;水溫高于25℃時每月加水4次,換水量在5-10厘米,必要時大量換水。換水時應根據水源清潔度采取相應措施,如出水口設用14-20 目篩絹縫制成80-150 厘米過濾網袋,水源處于漲潮河段的,應靈活掌握加水時間,避開污染高峰期。
6、定期消毒如果在水溫18-25℃時,每月消毒一次;水溫25-28℃時,每20天消毒一次,28℃以上時每15天消毒一次,實際操作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消毒用藥為生石灰、漂白粉、二氧化氯,三種藥輪換使用。生石灰用量為10-15 公斤/畝·米,漂白粉用量為0.6 7-1 公斤/畝·米,具體用量視水質、水溫而定(水肥多用,水瘦少用;低溫多用,高溫少用),化漿全池均勻潑撒。二氧化氯按說明調配后施用,用量一般按說明的1-1.5 倍,治療用量不超過2倍。消毒一般配合在加水或放魚、殺蟲后進行。放魚、刮魚、殺蟲后必須及時消毒,二氧化氯消毒效果較好。
7、池塘清整每年冬季用泥漿泵將淤泥提出,并用生石灰清塘一次。
南方漁網編輯:王月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